夏鸿升一早就知道,这帮商贾不会轻易的积极配合。因此也一早就准备好了诱饵。
所谓无利不早起,商人重利,并不是说他本质就是坏的,奸诈的,贪婪的,而是他的职业已经让他养成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他考虑问题,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利益。这种思维方式已然随着他们长久的职业生涯而化作了本能。
众人听见夏鸿升说这当中有好处,于是都又安静了下来,等着听夏鸿升说说其中有什么好处。
毕竟,夏鸿升挣钱的本事在那里放着。
因为夏鸿升也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做生意的事情。
商人地位低,虽然唐代开明,但是天下四民的地位是不变的。商贾有许多苛刻的限制,而读书人看不起商人,认为他们唯利是图,不符合儒学之中的君子形象。官员之中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而世家门阀也因自矜身份和地位,同样看不起商人。但是商人却能够在相对来说极短的时间里面,聚集大量的社会财富于自身,这一点,却又是谁都无可比拟的。世家大族,门阀豪族,所谓家大业大者,却屡见不鲜,又有哪一个敢说同经商没有半点关系的?这也是他们的无奈。因为家大,所以要业大,否则无以养家。拿什么来维系家族的运行,拿什么来养活: uldo那么多人口。仓禀实而知礼节,若是没有家族的产业赚取财富,这些个士族门阀拿什么去给自己“清高风雅”的生活做物质条件?
所以虽然商人地位低,为人所看不起。但是自古以来,却又从来也没有少过。
汉武帝时曾一度下令严厉禁止官员经商,在他去世后,霍光当政,官僚经商又东山再起。霍光之子霍禹即率先经商,私营屠宰业并兼酒业。至元帝时,诸曹侍中以上近臣,多私自贩。成帝时,丞相张禹就是个内殖货财的大官僚兼大商人。
东汉时期,对官僚经商从未加以限制。政府官员仍享有经商特权,追逐商利之风在官场极为盛行。降及两晋南北朝,官僚经商仍属合法。东晋以后,又赋予其免税特权。因此,官员于商利所在,更是趋之若鹜。上至“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余者“渐冉相仿,莫以为耻”。
唐、宋以至明、清,历朝虽曾屡颁官僚经商的禁令,但都很不彻底。
唐朝诸王、公,亦或是山东士族关中门阀者,置邸店贩鬻,暗中指派家族庶支者从事经商之事的,亦颇为不少。
就连皇帝和皇后都还会指派内侍为代理人,去暗中做生意呢。所以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彼此都不说破,心照不宣。
可是,至少都还遮遮掩掩,唯独夏鸿升自己,大大咧咧,毫不掩饰,反以为荣。言官弹劾不少,只是夏鸿升做生意从不以权势地位欺压,又不破坏市场,一切皆书写合同,合同周全毫无挑剔,又严格遵照合同执行,所以纵是言官们弹劾,却也拿捏不住把柄,罗织不出罪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