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男人说:“正版正版,我这也是正版。”停了下问道:“你唬我呢?正版一套卖那么便宜?”
白路也不辩解:“你说唬就唬吧。”
“别啊,这书你嫌多,买这个,这个就上下册。”
白路看看车上的许多书,随手拿个单行本,放下十块钱:“走了。”
“再买两本呗……”卖书男人后面的话没说完,因为白路已经走了。
白路拿的书是古龙的,候车时随手一翻就翻到那句话,相聚就是为了离别,不是生离,就是死别。
为了这句话,白路从头开始读,看那个年代久远的人写的年代久远的故事。
这本书陪伴白路回到北城,先回家休整一夜,早上去公司。别的不说,《两个士兵》必须要完成。
老板发疯,员工只能跟着一起,这个拖了很久的工作终于在六月底完成。做好片子的当天,标准公司先来个内部观映。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由白路执导、并由他剪辑出来的片子,虽然不是自己动手,但都是由他决策。
因为这个原因,很难得的,白路有了点紧张感觉。等电影一开演,我们的世界不在,只剩下荧幕上的那个故事。
白路拍片子就是在讲故事,没有大制作大场面,基本上摄象机拍成什么样,他就放成什么样。拍摄时候是天亮,故事里就是晴天,不多加一丝一毫的额外渲染。
故事也很简单,两个驻守边境哨所的战士遇到的一些事情。故事里有牢骚有不满,也有雄心壮志和美丽梦想,更有战士心中不敢或忘的责任。
为了一份责任,在影片最后,两名战士先后战死,但是他们的死很有价值,为战友争取到时间,及时剿灭一整支越境的武装分子。
影片的拍摄跟所有类似战争片都不一样,不过分渲染火力的强大,也不渲染环境有多险恶艰难。
其实,有这个必要么?国家最远边陲,最冷僻的遥远地方,只有石头、树木和山,这样的环境已经足够艰苦,又何必画蛇添足?
好象一个老人,酒醉后慢慢说起他的往事,平淡、却真实。
等影片结束,放映厅里掌声一片,扬铃说:“这样已经很好,不用再修改。”
白路说:“我都被自己感动了。”
是啊,被自己感动了。被感动的不光有他,还有放映厅里的许多人。
影片没有刻意铺垫悲伤,没有过分强调死去战士的难处和伟大,在淡淡的故事中,两个为国家守边疆的战士就那么献出自己的性命,甚至于连死亡都那么快,一颗子弹飞来,中弹倒地,唯一的渲染就是一个表明其已经死亡的特写镜头。
故事很紧凑,在边境那块地方,编剧组又给凑了许多故事进去,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特别快的进行下去。两个战士始终表现着乐观,就是说在前面故事的叙述中,其实是带些欢乐的。比如白路拿把破号吹啊吹,比如一头笨熊总要欺负明臣、却又要被白路欺负……
可偏偏到了最后,一切终将结束。
似乎是被古龙那句有关于离别的话感染到,白路把影片最后的死别表现的那样轻淡,好象日落月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就是这种自然,让人被触动,眼泪不用流,一直在眼眶里润着,润着……忽然地一不小心,大颗眼泪跌落。
看着大家为他鼓掌,白路心说:这就又结束了一个故事……
给明臣打电话,说影片制作完了,感兴趣就回来看一眼。
再给元世辉打电话,说影片做完了,明天可以来看,你要是不来就送去审核。
元世辉说来,只是有点好奇,问他怎么提前回来了?
白路笑了下没做解释,说明天见。
那就明天见吧,元世辉挂电话以后给宋立业打电话,又联系一些曾经的同事,明天一起去看片。
隔天,白路精神抖擞等在公司门口,看到一辆又一辆不太起眼的黑色轿车陆续停在面前,停一辆车,下来个老头;停一辆车,下来个老头,大略一数,竟然有十二、三个。
在里面看到高爷爷,白路迎接时问话:“你怎么也来凑热闹?”
高爷爷说:“少说废话!”
好吧,少说废话。白路引着高爷爷去放映厅。
路上,高爷爷说:“高远下去了,家里挺空的,你有空就来串个门。”
白路说:“别逗了老爷子,高远结婚好象嫁出去一样,从来就不在家好不好?”
来了许多老头,大部分没见过,高爷爷和元世辉做介绍,总算认识个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