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劝刘伯温出山辅佐张无忌,他是个搭双桥的人,怎能不叫他们怀念。
张无忌想起佛x留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问刘基的看法。
“韬晦之计很需要,但不是不思进取。”
刘基说。
张无忌向他问计,对徐寿辉、张士诚两g势力,先除掉哪个为对?
刘基分析,张士诚不过是个暴发户,盐贩子出身,没有远大目光,这种人不足虑。徐寿辉地广藏富,兵强马壮,威胁最大,他主张先打强者,一旦平了徐寿辉,张士诚就孤掌难鸣了。
张无忌不太理解,按常规做事应先拣软柿子捏,相比之下,张士诚较弱,易于击垮,为什么要先打强者呢?万一打不动,就会挫折士气,一蹶不振。而且按照历史来说,当年朱元璋一统江南最大的阻力是陈友谅,陈友谅当年就是徐寿辉的部下。只不过陈友谅为人j诈y险,把徐寿辉做掉了。如今陈友谅被自己做掉之后,那徐寿辉在张无忌看来根本不是什么威胁,没想到刘伯温却是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是明公攻打绍兴的理由吗?”
刘基想起了张无忌在浙东用兵。
“正是。”
张无忌说。
“你以为你围攻绍兴历时三个月不下,是因为什么?”
刘基问。
张无忌说是因兵力单薄。他正想再派二十万兵助攻,他不信绍兴是铜墙铁壁。
刘基却说再派三十万兵也未必能攻克。
张无忌问:“为什么?”
刘基说:“不知己知彼。”
张无忌不f:“这倒不是。”
刘基分析说,绍兴既有张士诚防守,又有元军助战,张士诚表面看弱,他却投靠了元朝,不管真假,他有狐假虎威之势。徐寿辉占地广大,野心bb,此敌不除,必是大害,拔去大钉子,小钉子就随手可拔了,所以必须有拔大钉子的气魄。况且,要在二敌有联合迹象前下手,各个击破。
张无忌沉思着去看李善长,李善长向他点头,再去看冯国用、陶安,也都向他点头,于是张无忌说:“方才听了先生一席话,顿开茅塞,请先生为我谋划攻取徐寿辉的计划。”
刘基说:“愿为明公效力。”
张无忌说:“章先生、叶先生可否屈就营田司佥事,专管水利屯田事务,也是大军征战的支柱。”
章溢、叶琛说:“愿为明公效劳。”
张无忌目光扫向宋濂时,宋濂急忙说他是戴不惯乌纱帽的,他愿去教书,明公不有好j位孩子了吗?
张无忌说自己的孩子都是nv儿,不过要教的话,还可以加上他这个学生。他请宋先生屈尊做江南儒学提举,管的正是文章教育之事,不违他的愿望。至于刘伯温先生,还是什么都不任,做不是军师的军师。
张无忌向外望望,问:“宴席准备好了吗?”
外面有人答:“可以开宴了。”
张无忌第一个站起来,拉着刘基的手说:“请,先生,我为你接风洗尘。”
刘基说:“明公力戒杀戮,却又杀fnv,这不好。四海纷争,惟不嗜杀者成大业,请明公时刻牢记。”
我不敢唐突,很想请先生为我占卜一卦。”
刘基笑着告诉他,昨夜已为明公占了一卦。
张无忌忙问:“吉凶如何?”
说,山下有泽,损。减损泽中的土,增加山上的土。
损,有损失,但是损下益上。
张无忌说:“损总是不好吧?”
“你听我说。”
刘基解释道,损之道,以诚信为本,就能大吉大利。没有过失,可以坚守中正之道,有利于施展。损道用二簋盛的菲薄的食物,足以奉献且有益于群王,用损之道,要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增益、减损。过于刚,需适当减损;过于柔,就应适当增益。总的来说,诚信会取得一切。
张无忌很满意,再三表示,请出先生这样的大贤,正是要以诚信待天下人,有先生的点拨,他越发信心倍增了。
对于张无忌来说,能得到刘伯温相助,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而且一切顺其自然,他相信平定天下那也是迟早的问题……
这一夜,张无忌把酒言欢,那是有着说不尽的快乐!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