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李建成离去的背影,师妃暄轻轻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当初选择李建成到底是对是错。”
……
数天之后,慈航静斋将和氏璧交给李建成的消息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开。
所有人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全都大吃一惊。
虽然传言说‘杨公宝库与和氏璧,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人们对于和氏璧的认同比杨公宝库要大得多。
无他,谁让和氏璧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谁让它叫做‘传国玉玺’呢?
得到和氏璧,几乎就和得到了上天认可一样。
不过面对这一消息,不管是李世民还是陆渊,却全都有些无动于衷,甚至于两人脸上还全都露出了一抹微笑。
“二哥,你和陆兄为何发笑?”
来李世民府上做客的李秀宁疑惑问道:“大哥得到慈航静斋献上的和氏璧,对你的情形不是很不利吗?”
“不,恰恰相反。”
李世民笑着说道:“如果是旁人,或许这则消息对我来说很不利,但如果是父亲的话……大哥这次却是选错了方向。”
李秀宁本就聪慧,经过李世民这一点拨,再想到李渊平日里的表现,立刻便明白过来,叹道:“看来这次大哥是真的被二哥逼急了,竟然连父亲的脾气如何都忽略了。”
作为李渊的女儿,李秀宁自然无比清楚,李渊的度量可远远称不上宏大,事实上甚至说狭小都没有问题。
作为堂堂李阀的家主,李渊的手腕自然是有的,可也仅仅是中人之姿罢了,要说雄才大略,那可就难为他了。
就拿这次起兵来说,若不是李世民坚决支持,李渊怕是还没有动静呢。
这次的世子选择也是如此。
李渊原本并没有这么早便考虑世子人选的问题,直到佛门提出,才决定选择李建成。
可当李世民这边拿出杨公宝库之后,李渊便立刻犹豫。
更关键的是,为了压过李世民的风头,李建成竟然拿出了和氏璧。
若是其他宝物,或许李渊还真的会重新站在李建成这一边,但和氏璧却不同。
那可是传国玉玺!
换句话说,既然慈航静斋将和氏璧献给李建成,那就意味着佛门将宝压在了李建成身上,但问题是——
他李渊还活的好好的呐!
尽管古代社会人均短命,可李渊满打满算也才五十岁而已。
合着你慈航静斋现在就不把我放在眼里,准备投资下一代了是吗?
……
李世民非常清楚,以李渊的性格,面对获得和氏璧的李建成,他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开心,而是怀疑!
换句话说,李建成让慈航静斋献出和氏璧,简直是一个大大的昏招。
也正因此,李世民和陆渊这才全都稳坐钓鱼台,没有任何反应。
这边。
李建成等人也渐渐醒悟过来。
“糟糕,这次我们做的太过,反而让父亲起了疑心。”
李建成找到师妃暄,不安地来回走动:“师小姐,你可有计策教我?”
师妃暄此时也是秀眉紧锁,沉默不语。
对于李渊的反应,她们也的确没有想到。
“大公子,虽然眼下国公对你生出了戒心,但是我想国公迟早会明白过来,有了我们佛门的支持,将你立为世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师妃暄安慰道:“大公子不要忧心。”
“我怎么可能不忧心?”
李建成唉声叹气:“所谓夜长梦多,加之我父亲的耳根子特别软,若是时间一长,这件事最终会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师妃暄还是摇头道:“大公子,我们现在最好的选择还是按兵不动。”
李建成也知道师妃暄说得有理,沉默半晌之后也只得接受:“罢了,就听师小姐的,我暂时等待一些时日。”
说完,他便起身准备离去。
就在他来到门口时,忽然转身对师妃暄再次发出邀请:“师小姐,不知今日你可有空?”
“抱歉,大公子,妃暄今日身体不适,恐怕不能陪大公子外出。”
师妃暄歉然婉拒。
“那可用我为你传医生诊断?”
李建成立刻关心问道。
“妃暄自己也会医术,就不劳大公子了。”
师妃暄再次拒绝。
“哦,这样啊。”
李建成此时哪里还不知道师妃暄所谓的身体不适只是借口,当即尴尬一笑:“那我就不打扰师小姐你休息了。”
说罢匆匆离去。
待到李建成离开,师妃暄暗自摇摇头。
对于李建成的心思,师妃暄自然一清二楚,可是她心底实在没有半分他的影子,只能这样拖着,希望有一天李建成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不过……”
师妃暄清秀绝伦的脸上浮现一抹思索:“这次陆渊为何没有任何动静,难道他已经算准就算我们将和氏璧献给李建成也不会奏效?”
想到这里,师妃暄心中又凝重几分。
想到梵清惠之前交代给她的任务,她略一沉吟,起身出了房间。
……
陆渊正在李世民为自己准备的房中打坐修炼,神情便微微一动,目光看向窗外。
片刻后,只听外面脚步声响,一袭白色裙纱,好似凌波仙子般的师妃暄便出现在窗前。
“师姑娘,可要进来喝点牛奶?”
陆渊不无恶趣味的问道:“很养颜的。”
虽然不知道陆渊这句话的内涵,但师妃暄的直觉告诉她这句话不是什么好话,当即没有理会,淡淡问道:“陆公子,你可是觉得李世民在这次的世子竞争中赢定了?”
“那师姑娘可否告知在下输在何处?”
陆渊故作自负的一摊手:“不是陆某狂傲,而是就算你佛门算计再深,遇到李建成这个主子,也只能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闻言,师妃暄不禁沉默下来。
要不是不合适,她都想用力点头,给陆渊送上一个赞。
“陆公子,今夜月色不错,不知你可否有时间随我出去走走?”
想到师父的交代,师妃暄开口问道。
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