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写的文章自然使用英文,大周驻英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看了一半就被逗乐。这妥妥的是抄袭《六国论》么。
笑归笑,使馆人员却没等闲视之。《六国论》作为名篇,很大原因在于文章的确提供了一个思路。英国作为几百年的搅屎棍,在搞事方面的确有一套。六国论本身提出的理念恰恰是大周非常介意的问题。如果欧美联合起来,大周就真的不能有所行动。
既然丘吉尔议员提出这么一个思路,大周驻英国大使馆内就进行了讨论。这样的讨论一直有,而且结论比较倾向于欧洲不会联合。自打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就没有联合在一面旗帜下。
都别说面对大周这样远在天边的国家,便是面对不断进攻巴尔干,几度打到维也纳城下的奥斯曼帝国。法国也在1536年与奥斯曼建立同盟,对抗“最虔诚的天主教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
这堪称欧洲近代史和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作为欧洲历史上极为少见的基督教国家与穆斯林国家同盟的范例,这个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联盟,也令欧洲社会大惊失色。没有人能想到,曾被教宗授予“最虔诚的基督教国王”称号的法国国王居然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敌人结盟。
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这个同盟也被称为‘渎圣同盟’。
大周的外交人员觉得现在的世界中,欧洲很有可能出现同样的感受。但是世界现实的确证明这样的同盟不可建立。至少大周外交人员不得不承认,非得画出大量的代价才能达成这样的目的。
此时已经有字写得好的工作人员泼墨挥毫,把《六国论》里面经典的一段给写了出来。其他人围过来看,就见纸上写着: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喂。咱们大周真的会变成这样么?”有人问道。
大家面面相觑。这是一个很难表达的问题,也是大家并没有想过的问题。对大周鸿胪寺出身的外交人员,大家所期待的不过是恢复旧地而已。征服世界从来不是大周最重要的内容,甚至是没人讨论过的内容。
既然有华夏,就有蛮夷。蛮夷们在蛮夷之地,华夏在华夏之地。也是千年来华夏传统的思想。征服世界听着令人心潮澎湃,只要真的认识到世界到底多么广大,大周人本能的就生出退缩来。
然而英国人却描述出另外的一种样子。也就是大周战胜英国之后并不会止步,而是继续得陇望蜀的继续前进,直到吞并整个世界。
大家都没有回答。终于有人笑道:“英国人也太看得起我们了。”
如果此时的德国皇帝听到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