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出部分赏赐有功将士”直接将他怼了回去。
户川秀安老政治家了,自然知道秀家这是在提醒他注意分寸。
现如今整个宇喜多家上下就好似一个渴望战争的机器,你户川秀安如果一定要组织的话,就是和那些渴望知行的低级武士对着干,小心被愤怒的万余武士众撕成碎片。
尽管理念上有些许不同,但是户川秀安受到秀家的威胁后无奈只能选择妥协,向秀家行礼道歉。
户川秀安毕竟是宇喜多家的笔头家老,秀家虽然对他进行了警告,但是依然给他了面子,没有在这种小事上抓着不放,让他继续汇报接下来的事情。
看到秀家宽恕之后,秀安这才放宽了刚刚提起的心,向秀家继续汇报到“殿下离去时候正好是秋收之时,我等也用这两个月对本家控制下的各个领国重新进行了检地。”
“这是各地知行数据。”说罢向秀家递上一本厚厚的账目。
秀家接过账目缓缓打开,对着户川秀安说道“肥后守,上面的内容我等下会详细看得,现在先捡紧要的说吧。”
户川秀安得令,向秀家逐步介绍道“经天正十三年勘验后,备前8郡知行小计254万石,较上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高津、邑久两郡开垦荒田最多。和气、赤坂、磐梨等郡由于北部多山,荒田的开垦工作比较困难。
已经按照殿下的想法,沿着山势开垦梯田,不过遇到了水源如何运输的问题。今年梯田庄稼的长势有些艰难,许多百姓都不愿意再继续开垦山上了。”
秀家这里打断了他的继续称述,开口说道“游戏没有尝试过从山泉引水的方式呢?”
“尝试过了,可惜情况并不理想,并且还为此引发了山上梯田户和山下平田户关于水源争夺的问题,特别是太宰大人的伯耆,为此还引发了村庄之间的战争。”
秀家听到这里眉头一皱,伯耆国位于山阴,知行数目低科不仅仅是因为火山灰堆积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山脉阻隔了太平洋暖流,使得伯耆全年不能得到充足的降雨。
赞岐国多平原,但是农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一点。从这一点来看,山阴诸国和赞岐一样,与明国的太行以西非常相似,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
秀家听闻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他知道户川秀安说的都是事实。
中国南部彩南、闽越之地之所以丘陵开采梯田大行其道,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受到从南部吹来的暖流影响,有着充足的降水,可以为梯田提供天然降水,但是这一点在日本却是渴望而不渴及的。
忽然,秀家灵光一闪,想起了后世赞岐国之所以在高松藩手中成为40万石的大国,就是大肆兴修水利的结果。
赞岐的水利修起来和别国有许多不同,别国都是
因为江水泛滥,使得降水两侧成为无用的淤泥沼泽。为了将江水两岸肥沃的土壤开垦为良田,同时也是为了遏制江水泛滥,这才兴修水利。
但是赞岐国不同,赞岐国受南侧龙王山脉和赞岐山脉阻隔,挡住了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流,使得当地的降水量极少,真个赞岐国有许多河川,但每个河川的水流量都很少,许多河川甚至可以直接淌水过河。
而高松藩在受封赞岐之后想到的办法就是广挖水坑,将天上的降水资源聚集起来,等到需要用水灌溉之时,直接从这些水坑中取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赞岐被称为“千池之国”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潭水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潭中之水多是死水,不能供人引用。
于是在经过几代人鼓捣之后,用窄小的沟渠将邻近的池水联结在一起,有将他们联结到附近的河道之中,每季度无论水位储存如何都会开闸放水一次,每年雨季来临之前会有一次大放水。
同时,聪明的赞岐国人在这些水池中养上鱼虾,用鱼虾来验证池水的活性,每年秋冬结节,都活又一次大范围的捕捞,这也成了日本人工池塘养鱼的先例。
在高松藩开挖水池之前,数代赞岐国人对于知行的增加都停留在开垦荒地上面。而赞岐之地多平原,本来应该是最好开垦的地区,可是在历经数代人开垦之后,才将将17万石左右的知行数目。
直到高松藩转变思路,将部分产量不高的田地收买回来,将他们重新开挖为积水池。
虽然在一开始会影响当地的知行数目,但是几年之后,高松藩的知行就有了跳跃式的增长,等到幕末时期,赞岐的总知行数高达45万石,再也不是那个空有平原却异常贫瘠的领国了。
秀家就想到借用这20的技术,提升赞岐的农业水平,随即秀家便将自己的想法向户川秀安合盘拖出。“肥后既然就是赞岐的领主,uu看书那么这个计划就交给肥后负责吧。正好可以利用今年开春之前的时间,先开挖一些水池看看效果。
时间确实有些紧迫,关于引水渠的普请空有暂时押后,先将积水池开挖出来吧。
至于梯田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用近似的办法,让他们在山顶挖出一个大池塘进行积水,等到需要灌溉之时取用不久可以了吗?”
此刻的秀家和户川秀安都沉浸在问题被解决的喜悦中,丝毫没有察觉这个计划中的问题。
秀家只是将明国的经验照搬到日本来,但是却忽略了两地的地理差异。明国可以梯田种植的地区多是南部丘陵地带。
这里虽然多山,但是山体外部有一层厚厚的积土层,开挖较为容易。但是日本的山体大部分都是由于火山喷发而成的,山体多为坚硬的岩石。
千百年年的风水雨打只不过使得表面出现了少量沙化,能在山上终止起来的也多是灌木、针叶树木和竹子,想要种植经济作物确实有些困难。
特别是开挖梯田的问题,由于山体外部缺少积土层,只能开凿岩石山体,这样耗时耗力讨不到好。
像伯耆这样的火山灰好山势为主的领国,一座大山占据了领内一半的国土,真正农业大开发要等到明治之后。
正是人工建造积水池的出现才让伯耆国储存雨水成了可能,再加上从周边领国运来适宜耕种的土壤,才使得人们在大山周围开垦梯田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