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在《预言家晚报》上发表文章,随着骂战渐渐升级,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获得的版面也越来越好。
虽然还不至于登上《预言家晚报》的头版头条,但也只是在头版之下了。
至于“战争”的结果,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埃迪居然占据了一些上风。
不愧是霍格沃茨八卦王,在火力全开之后,经验丰富的丽塔斯基特居然渐渐顶不住了。
斯科特越来越觉得埃迪是个天生的商人,仅仅是在霍格沃茨,他便通过以往的交易手段不声不响的掌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人脉。
最起码,斯科特就无法像埃迪一样叫出霍格沃茨所有学生的名字。
是的,不只是老生,开学才两个星期的时间,埃迪已经能叫出四大学院所有新生的名字,甚至能和大多数新生说得上话。
他掌握的人脉平时并不起眼,但关键时刻却总能为他提供他想要的信息。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满点的交际能力,还需要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总之,但就像埃迪期望的那样,“霍林沃思”这个笔名真的一战成名。
对此,埃迪当然是万分得意。
“她不知道我是谁!为了隐藏身份,我甚至没有向报纸要稿费!当然,在她回应我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会失败,而我,永远不会吃亏。”
“为什么这么说?”米尔顿越来越喜欢捧场了。
埃迪又露出弱智反派的笑容,“因为,不想被我踩着往上爬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回应我!只要她回应,就会分给我名气。而我即使输了这场战争,也只不过损失一个随时可以更换的笔名!”
罗杰问,“难道斯基特想不到这些吗?”
“她当然想得到。”埃迪不屑的说,“但她同样也想要热度。”
他装模作样的摇了摇头。
“新闻女王就是太贪心了,舍不得送上门的热度,想要隔空和我一起吸引人们的关注。她大概以为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吧。但很显然,她高估了她自己,也低估了我。”
斯科特也不吝夸奖,“不得不说,干得漂亮!”
埃迪收起得意的表情,一本正经的说:“现在为止,我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资本,‘霍林沃思’这个笔名也拥有了一些话语权。”
“恭喜。”斯科特竖起大拇指。
“接下来就好办多了吧?”米尔顿问。
埃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但这还不够,为了迎接全巫会的舆论攻势,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会慢慢转变风格。”
面对米尔顿不解的眼神,他解释说:“现在这样恐怕是行不通的,我不仅仅要通过与新闻女王的战争来提升名气,还需要发表一些别的文章来塑造专业的形象。”
很显然,他对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当然,还要感谢你的帮助,斯科特。”
埃迪能在“战争”中取得上风,因为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斯科特在暗中的保驾护航也是少不了的。
如果只是依靠埃迪独自一人,以丽塔斯基特在预言家报社多年经营的人脉,很容易就能占据绝对的优势。
甚至还有可能顺藤摸瓜的找到“霍林沃思”这个笔名后的真实身份。
“我也没做什么。”斯科特笑了笑,“只是一些小小的帮助,主要还是靠你。”
他真的没有做什么。
就是派遣乌鸦去探听了一点埃迪无法通过人脉获取的消息。
还有远程监控预言家报社中与丽塔斯基特关系亲密的员工,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秘密请他们答应不在态度上倒向斯基特而已。
这真的都不算什么。
都只是为之后的舆论战铺路而已。
之后的时间里,埃迪除了继续与丽塔斯基特你来我往的维持热度以外,也在尝试投稿一些比较正经的文稿。
譬如尝试客观分析两位魔法部部长选举人之间的优劣,之类的。
由于魔法部部长的选举是英国全体巫师都在关注的话题,一段时间内,这一类的文章频频见报。
为了塑造自己的专业性,埃迪不得不绞尽脑汁,另辟蹊径,以求自己的分析文章顺利的登上报纸。
在连续投稿失败了两次之后,他终于找准方向,成功发表了文章,获得了不低的关注度。
当然,斯科特在其中也起到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作用。
为了谨慎起见,埃迪并没有在文章中表现出明显的倾向。
他表达的态度只是稍微更看好伯恩斯女士一些,对格雷维斯先生也同样抱有期待。
按理说,同样态度的文章实在有很多,还轮不上“霍林沃思”。
但埃迪充分发挥了他的特有天赋,能把一件无聊事说得妙趣横生的天赋。
找准方向后,他写的文章也越来越受欢迎。
报社从来不会和销量过不去,很快,就连斯科特那点微不足道的帮助也不再需要了。
时间来到9月末,“霍林沃思”已经成为了一位有名气的记者,他的文章也成功登录比《预言家晚报》更重要、更权威的《预言家日报》。
而丽塔斯基特在“霍林沃思”的攻击下名声有损,暂时蛰伏起来。
停止与新闻女王的战争之后,埃迪也算结束了忙碌的日子。
现在的他只需要每隔几天发表一篇文章刷刷存在感就够了。
而随着10月的临近,霍格沃茨内的气氛渐渐变得紧张起来。
按照约定,10月开始后,教授们会开始为他们看好的学生签下推荐书了。
所有想要去三强争霸赛的学生都开始准备起来了。
大家都想做率先集齐5份推荐书的那个人,或者说,至少是前25名。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代表霍格沃茨前去布斯巴顿交流,甚至成为勇士参赛。
随着时间的临近,大家忍耐了一个月的心情已经快要爆炸。
这一次,所有人都互为对手,就看谁会先收集倒足够的推荐书。
如果不是因为麦格教授强调了品德与礼仪的重要性,说不定很多人都要打起来了。
但在表现品德与礼仪的前提下,深陷竞争心理中的学生们只能走绵里藏针,笑里藏刀的路线。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含蓄的情感表达。
终于,在9月的最后一天,部分人因为一个挑衅的眼神,一个不怀好意的笑打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