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没有,可不敢瞎说,孙先生那么好的人,咋会挣黑心钱嘛!”
“对对,咱感谢他还来不及,啷个会有人要告状!”
“谁要是敢说孙先生的坏话,我刘老五第一个不答应!”
宋绵竹听得是愈发迷糊,不是告状呀……那你们搞这么激动,给她吓得小心肝乱跳。
她想想,干脆钻出车厢,对着众人做了个停住的手势,苦恼道:
“等等,等等,你们这左一句,右一句的,我也听不清呀,能不能派个代表出来啊?”
众人相互看看,很快选出个代表,也就是刚跟沈宁远搭话的大爷,他解释道:
“姑娘莫怪,咱其实是想感谢孙先生,你不知道呀,他可是为咱村里做了件大好事。”
在大爷的娓娓道来中,宋绵竹才算是明白前因后果,眼里顿时露出些许惊奇意味。
她是真没想到,看起来呆板的孙勉,竟然还有科学发展的思维!
原来,自他们离开村里后,白老爷子迫不及待要建图书馆,这方面的事宜,宋绵竹临走前,是交于宋萍跟孙勉安排。
而在选址过后,留于村中的书籍,便全搬进了县城里,那里地方敞亮,抄书也更为方便。
当时图书馆虽还未正式开张,但并不妨碍自己人观阅,孙勉更是整个人埋进去,恨不得住在书堆里。
机缘巧合下,他发现了一些关于农耕方面的书籍,想到宋姑娘曾叮嘱过,外面在闹灾要多囤粮,他不由被其吸引住。
不光光是孙勉一人,那些来帮忙抄书的学子,大都是寒门出生,自然也对农事挺感兴趣。
这帮年轻人,在几番苦读钻研下,还真有了些收获,总结了一些制肥沃土,照料庄稼的法子。
起初,孙勉只在慈幼院中实施,后来被来串门的刘家村人发现,他又主动提起可将此法教于。
这些农家汉子,性子朴实,对读书人惯来尊敬,那是没有丝毫怀疑,立马便按他说得去做。
而孙勉亦没有让他们失望,此次秋收,刘家村可谓是大丰收,粮食产量比以往翻了几乎一倍。
大伙儿欣喜之余,一下想到孙先生,知道慈幼院乃收容孤儿之所,并没有收入来源,觉得怎么也该报答一番。
本来当初说好,刘家村帮学堂起屋子,学堂不收他们束脩,这会儿他们却是心甘情愿,要拿粮食给孩子当束脩。
但此事却被孙勉婉拒,说啥,这事儿不归他管,他是宋姑娘请过来,收不收束脩,要由宋姑娘决定,而她人远在通州,压根没地儿去问。
难得大方一回,却没能如愿,村民们心里不得劲啊,没想到今儿突然遇上正主,哪里还肯放过呀。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那都是咱自个儿的主意,跟孙先生可没有关系呀。”
“对对,说句老实话,谁家不缺粮呀,可我老五就是佩服你们啊!
孩子们的来历,咱都猜到了,你们是好样的,我虽没啥大本事,怎么也不能再占学堂的便宜。”
宋绵竹听明白了,但既然孙勉没收束脩,那她就更不可能收啦,当即笑嘻嘻摆手:
“你们的好意,咱心领了,说好不收就不收。要真觉得想感谢孙老师,等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