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受灾情影响,来往行商客船渐少,城里无甚新鲜事,百姓们早就闲的发慌。
卫府此次行事高调,每日都要领人在花溪街转一圈,像是恨不能通告全通州,他们也要开小食铺哩。
好些人在等着瞧热闹,上回卫府吃了大亏,肯定不会轻易罢休,这两家的纷争,只怕是才刚刚开始。
别看知府大人审案公正,说到底此案是跟卫府没啥大关系,谈不上包庇与否,因而世家们心里也犯迷糊,并不敢轻举妄动。
且再等等看吧,他们让了这么些年,也不差这会儿工夫,只要有宋游记挡在前面,依卫府行事风格,迟早还得再出乱子。
宋家对这些人的心思,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乐得装不知,家里有宋绵竹这个小机灵鬼在,看得不要太通透。
眼下就餐饮这块,那是谁进来谁倒霉,哪怕是灾情过去,有夏薇草的手艺跟宋绵竹的菜谱,他们还真没啥好担心。
唯一让人有些烦恼的,大概便是怕卫府几经失败,心理素质过差,恼羞成怒后会狗急跳墙。
不过有贺闻在,谁又真关心这个哩,反正小姑娘是不关心。
卫府忙着装修的时候,她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随着合伙种田的消息被传出,很快便有人找上门来。
起初只是那日在城外的管事丫鬟,他们拿了红薯回去,让老爷夫人尝过,立马便得到其准肯,要来跟宋绵竹签订契子。
后来也不知是谁多嘴,竟把这事说漏出去,闹得整个上层圈子皆听闻。
那好东西谁不想要啊,哪怕是没有亲口尝过的,只看旁人哄抢的架势,也要凑上来分一杯羹啊。
宋家门槛差点被人踏破了。
这些天早上,杨叔只要一开门,怀里便被塞满礼物,世家派来的小厮丫头,挤破头想要拜见小东家。
头一回见到时,他整个人都傻眼了,也不知生了什么事,那是二话没说啪得把门关上,生怕是来找茬的。
后来隔着墙问清楚了,那就更傻眼了,贺家庄园他熟啊,里面种的那些东西,他们那儿谁家还能没有点儿。
东西好是好,也不至于如此吧,毕竟又不是个个都靠卖粮为生。
再说不过几亩地,产量再高,至多也就卖个几十两银子。
这些钱对那些世家而言,无非就是几顿饭钱罢了,何必凑这热闹。
不光他想不明白,宋家大多人亦是疑惑不已,最后还是宋绵竹道破其中关键。
“东西新奇只是其一,关键是跟谁一起种,咱家暂且不提,这里头可事关灾民。
他们去城外施粥是为什么?除了发善心外,多少有点为名的意思吧。
这既得了好处,又得了名声,自己还不用付出啥,任谁都会上赶着来。
别看他们像是在争,可给咱送完礼后,又有几个是真心在询问合伙事宜?
只要把这面子工作做足,在老百姓眼里,便是愿意收容灾民的良善人家。”
事情果真如小姑娘猜测般,此事在城内迅速传开,坊间除了夸赞宋家仁善外,也没有落下那些世家。
大夸小夸都是夸,灾难当前,在这种时候,只要是愿意伸出手的,多少会得到些美名。
宋绵竹早猜到如此,因而收礼时,收得毫不手软,好东西堆了满屋子,笑得像只小狐狸。
而那些送了礼,却没能得到种粮的人家,亦是没有半分不满,他们要得便是这结果。
这回收上来的种粮,除了贺家庄园要用的外,一共能播种大约两百亩。
宋绵竹定的契子上写明,一家出二十亩地,选了先找上门的十户人家合伙。
城外如今有两三百名灾民,分摊到各家也就二三十人,对他们而言,养这点人仨月并不算啥负担。
至于后面陆续再来的灾民,就恕宋绵竹爱莫能助了,她到底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