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同时,也有反过来的影响。
尤其是以犹太前身的几个民族迁入埃及迁出埃及这两个事件。
作为古巴比伦神话重要成员的提亚马特,其形象本身和现如今的巨龙形象差异很大,其子中“怒蛇”的形象相对来说比较接近现如今的西方巨龙,但也只是相对。
四足行走的动物,头颈躯干有蛇鳞覆盖,前足为狮,后足为鹰爪,头有长角,尾部有蝎针。
“相对”这种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10比9更接近100,不是吗?
不同地区的神话生物形象,自然是由当地人类的经验认识作为刻刀。
而当地人类的经验认识,基本来自于该地区的生物、各种自然事物。
古巴比伦、古埃及地区,有过狮子和人类共存时代,作为顶端掠食者,比起其他生物更容易给他们留下印象,神话生物也往往会采用这些顶端掠食者或者其他大型生物的特征。
他生前所在的国家地区,原生神话中,因为该地区没有狮子,所以在形成时,不会也不可能出现具备狮子特征的生物,肉食动物中的神话形象来源,要么是虎豹豺狼,要么是蛇蝎鹰鳄。
就像狮子和虎豹。
即使同为“角”,古巴比伦古埃及地区文化怪物中“角”的形象特征,往往是来自羚羊绵羊山羊角马,而他生前的国家地区更多是来自鹿和牛之类的生物。
尽管现如今的西方巨龙大都有蜥蜴姿态,但从发生学过程来看,基本没有蜥蜴的参与,而是由蛇形龙和斯芬克斯以及奇美拉之类四足怪物形象糅合而来。
接近蜥蜴的形象,基本是中世纪到近现代以来不断加入后形成的。
人们很容易根据现阶段的形象,去反向把其来源描述为与现阶段形象接近的生物。
这种情况同样也在他生前国家地区存在。
东方龙的形象,虽然不确定一开始的形成中有蛇到底占了多大的比例,但其中“蛇”特征的强化,是在很晚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蛇形姿态被放大和凸显。
能够追溯的,与现阶段东方龙形象最接近的“龙”形象,体长比起蛇,更接近虎豹之类的躯干长度。
“鳞片”的来源是蛇还是鱼,这点本身也是值得细说的。
毕竟作为大河文明,早期与河中事物接触最多,甚至最早的“青龙白虎”,都是由贝壳堆叠而成的。
可惜尧言并不是考古学家,社会上关于形象起源的说法也非常多,他也无法辨认。
但是现在
“巨龙”这种神话生物,尽管来源和蜥蜴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可毫无疑问的是,在他生前的时代,已经和蜥蜴密不可分了。
人们听到巨龙,想到西方巨龙,往往第一时间会与蜥蜴联系在一起。
尧言知道,他并不需要太需顾忌实际上的起源过程。
但是
巨龙形象形成时,这种生物的强度如果的确远超其他生物,那么,他可不可以反向对应这些观念来源的时代呢?<!--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