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和见识俱不弱,天南地北聊了不少话,倒是越聊越投机。
林若如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科举:“对了,前些日子朝廷重新开了恩科,这次考中会元的人,还是镇国侯府的宋世子,”她的语气难免透了几分惊赞:“真金不怕火来炼,宋世子不愧是闲云先生的高徒。”
虞幼窈不由一愣。
自从来了泉州之后,她已经很久没有注意京里的动向,因为有孝在身,平常都是深居简出,鲜少出门。
身边的人都知道,她与祖母感情深厚,担心她忧思祖母,于身体无益,甚至连京里的事都很少提及。
虞幼窈忍不住问:“朝廷什么时候重新开了恩科?”
林若如有些惊讶,她竟然不知道:“十月中旬就开了,那时候你还在前往泉州的商船上,因为上次科考,闹出了舞弊大案,近来朝中也不太平,北方旱情也是迫不眉睫,这一次会试,远没有从前热闹,百姓也不敢大肆议论,直到前不久朝廷放榜,这才热闹了几天。”
虞幼窈轻叹一声,泉州是商贸之地,重商轻文,也是天高皇帝远,像科举这样的盛事,在京里肯定是要闹腾一阵子,便是人在家中坐,消息也传进了耳里,可到了泉州之后,大家只是议论一番,就事不关己,消停下来了。
林若如似是很感兴趣:“此次科考,废除了殿前复试,取得贡生之名的考生,直接进宫参加殿试。”
虞幼窈深以为然:“科举是朝廷招贤纳才,以兴社稷的盛事,从四月一直拖到现在,总不能拖到年关,朝廷肯定也想尽快将这事办好,有前次会试在前,能继续参考的考生,都是大浪淘沙,是真正有品性,有才学的,少一道殿前复试,也无妨碍。”
这次重开会试,主要参考的考生,大多都是前次舞弊案,从牢里活着放出来的,眼下朝廷大刀阔斧,整顿浙江,及东南沿海一带,正是多事之秋,用人之际,如无意外,这批考生会受到朝廷的重用。
只是!
吏治之兴,兴在司察。
社稷之兴,兴在科举。
都察院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朝中大臣奸邪、小人结党、作威乱政;
百官卑劣贪鄙,败坏官纪;
学术不正、变章乱法;
同吏部官员确认官员考治升降;
案件会审,与刑部、大理寺公平判决;
奉敕内地,安抚外地,巡按监察,各地是否自专奉敕命行事;
……
以上种种等等,皆是都察院之责,都察院兴,慑上威下,则吏治兴,皇帝耳目聪明,百官俯首称臣,方才治事为民,朝纲则兴。
然如今,都察院宦官居中窃权,内阁挟制权柄,失之清正,致朝纲大乱。
已经昭示了大周朝,吏治腐坏。
前次科考舞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示了社稷将败。
小表妹承包了大表哥造反所需的所有药材,哈哈,果然搞事才令人愉悦啊~继续求月票~都察院就相当于御史台,现在的检察院机关,管司法,历史上,只要这个机构厉害,就能出很多能臣,基本上都能成就中兴之治,如果御史台没有作用,这个朝代差不多就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