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兰若蝉声 > 第一四八章 古邑鲸来城不夜 美味魂萦蔬可菹(下)

第一四八章 古邑鲸来城不夜 美味魂萦蔬可菹(下)

有察觉,最近几节的内容融合了一些《遮天》与《海贼王》的元素。狠人大帝与女帝在本作中形神合一。女帝本名boahanok,韩姬就是从han(韩)ok(鸡/姬)变化来的,她肩负了将泡菜带到嘴硬宗主国的使命。

    当然,在历史上找到引泡入韩的这个人是很难的。这是一种文化浸染,非一人一事之功。只不过在小说里用一个桥段来表达而已。这段可别当正史看,笔者已经自首了。

    东海不夜城,这是史实地名,也是现代不夜城典故的由来。在前两章的彩蛋章里,已经有古青州地图放送了。

    城名的来历,千万别去百度,史书中早已说得清清楚楚。

    《史记封禅书》: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灾南郊山下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山。山在东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山在东莱长广。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盛山。山在东莱不夜县,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八曰四时主,祠琅琊。琅琊在齐东北,盖岁之所始也。皆各用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圭币杂异焉。罘音浮。

    秦始皇临东海,在山东封了八大神山。其中成(盛)山为日主,象征太阳神。所以日主之下为不夜之城。

    而另一则典故只能作为参考,出处也没有《史记》权威。《艺文类翠卷六十三》引《齐地记》曰:不夜城,在阳廷东南,盖古有日夜出此城,以不夜名,异之也。

    日夜出,可参考的异相只有超新星爆炸,也就是古籍所谓客星。客星宣夜黑夜长明的事情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这应该是特解,并非原解。本作将两说合一。

    《封禅书》里这段记载其实干货很多,首先天主曰天齐,这是告诉了我们齐地名称的由来。此典至少可以上溯姜太公。而时主琅琊,盖岁之始也。告诉了我们古人校对新年已经有了标准经线的概念,以琅琊为标准时间。这个地方也不是瞎选的,琅琊以东是半岛,琅琊本身是大陆基线的东段。琅琊古属徐州,其东其北为青州。海岱围青州。所以古人所理解的陆基就划在那里,也是中原岁始的矫正点。古代的海岸线和现在也有很大区别,今江苏盐城在汉代是临海的,而江南非传统中原之地。所以琅琊很有可能确实是当时陆基极东点。

    鲸爆事件,出《后汉书五行三》: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

    按照鱼的大小来看,这是鲸鱼,而且是已经腐化即将爆炸的鲸鱼。正常的鲸鱼一丈高已经是极限了,但是鲸鱼腐化后可以产生许多气体,在鲸尸内不断累积导致体积膨胀,终致爆炸。腐鲸爆炸的威力是很恐怖的,而且会释放出许多有毒气体。

    不夜城在东汉以后逐渐淡出史书记录,原因不明。但是荒于寇匪的可能性极大。文中提到二匪,一曰李条,一曰王弥,都是史实人物。

    关于李条,其实《三国志》中记载不多,只有一句:(吕)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击之,前后数十战,斩首获生数千人。太祖使督青州诸郡兵以讨东莱群贼李条等,有功。

    吕虔夏侯渊引青州诸郡兵伐李条,可见其势大。不过单凭此点,还不配本文cue到他。以李条举例的原因是为了说明三国时期东莱郡的状况。

    事实上,在公孙度时期,东莱县燕属。这一点在当今任何版本的三国地图上都没有得到重视。公孙度/公孙康的版图,东至玄菟,带方(汉江畔),越海跨东莱。《三国志》:(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

    但是公孙家对东莱跨海而治,这中间的控制力不可能太紧密,应该就是利用了当地的大寇势力对抗曹氏,所以本文拉出了李条。

    孙权北联公孙康时期,东莱是非常重要的补给站。孙权派出大将周贺,裴潜率百余舟船北上,主要是与辽东做贸易。结果被田豫埋伏,斩于成山。

    《三国志二公孙传注》:至使周贺浮舟百艘,沈滞津岸,贸迁有无。既不疑拒,赍以名马,又使宿舒随贺通好。

    《吴主传》:三月,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秋九月,魏将田豫要击,斩贺于成山。

    《明帝记》:冬十月,殄夷将军田豫帅衆讨吴将周贺于成山,杀贺。

    此事有三方以上传证(田豫,刘放传),盖无虚假。至于为何吴主传说周贺死于九月,而明帝纪说是十月。请复习前文知识点,魏改正朔,魏之十月为汉之九月。这一点很少有人讲究,但因此产生的错误结论不计其数。

    以上史实为本文认定东莱寇遥受燕王,吴王封号的理论依据。

    至于王弥,那就更是个人物了。晋有永嘉之乱,很多人都认为是胡人肇始。其实河西关中甚至蜀地的汉人早就在蜀魏战争中损失了大半人口。河西,凉州在永嘉之乱前已经沦陷。而成汉夺川,率先建国。永嘉之乱至多只能算是中原沦陷的起点。

    然而在中原易帜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也不是胡人,而是巨寇王弥。

    三国时期,中原的东北藩篱公孙氏覆灭,但仍有毋丘俭,王颀为北屏。《三国志》: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诸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穿山溉灌,民赖其利。

    王颀在时将高句丽压制得死死的。所谓半岛三国当时也只不过是化外部落罢了。

    王弥就是王颀之孙,少年游侠京都,因此与刘渊有旧。他返回东莱前,二人还曾促膝痛饮(《晋书刘渊传》:后王弥从洛阳东归,元海饯弥于九曲之滨。泣谓弥曰……因慷慨歔欷,纵酒长啸,声调亮然,坐者为之流涕)。后来王弥跟随刘柏根在东莱起事。刘柏根死后,义军落到了王弥手里,声势乃震,时人送绰号飞豹。这王弥带领崂山寇,先后打下青,徐,兖,豫四州,那可是大晋半壁江山,最富庶的所在(《晋书王弥传》,原文过长,略)。只是在他进攻洛阳的时候被王衍击退。王弥认为以自己一人之力很难拿下洛阳,于是想起了发小刘渊。此时刘渊在关外称帝,其实无甚力量,但是得了王弥,便即不同。

    《晋书刘聪传》: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师会之……王弥、刘曜至,复与晏会围洛阳。

    刘渊入洛,王弥首功,署名在刘曜,石勒之前。入洛后,刘渊封王弥为大将军,武职封号在车骑大将军刘曜之上。但是王弥异姓,爵位只能封到公,刘曜宗师,封王。所以朝班顺序王弥亚于刘曜。

    后来叱咤一方的石勒,也是鸿门宴斩了王弥才尾大不掉,有机会篡取江山。

    永嘉之乱真正开天辟地的人物,也是汉人。五胡乱华,与其说是胡祸,不如说是当时中原内斗的结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团结方能御外侮,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东莱寇,震天下,不夜古城是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