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
高从义一颗躁动的心起伏不定,脑中时不时地浮现自己兄长高从诲的那句话:“你我兄弟,共拥天下。”
看着自己粗糙的大手,想着自己的那位兄长游走于天下强豪之间,虽然给人说成“高赖子、高无赖”,但南平无人小觑,无人不拉拢巴结。
现在呢?
国王不理朝政九年,掌权之人目无尊长,南平江河日下。
若兄长当初将位子传给我,或者“从诩、从诜、从让、从谦”,南平焉有今日局面?
其实南平国小式微,换谁来都无计可施。
但这世间大多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他人办不到的事情,自己只要坐上那个位子就能够办到。
高从义心中真正不服的是高保融这个侄儿重用的是高保勖这个弟弟,而不是他这个叔叔。
一个跟高从诲混迹共拥天下的人,给自己的侄儿挤到了后边,听一个小自己二十几岁的侄儿在面前指手画脚,高从义心自是愤慨。
尤其是高保融九年不理政,更让高从义觉得自己的兄长一辈子都没错。
唯独在立储之上,大错特错。
他应该遵守兄终弟及的规矩,而不是将位子传给无能的儿子高保融。
历史上高从义就对高保融、高保勖两兄弟极其不满,最后选择了谋反。
但是高保融、高保勖两人一明一暗,掌控着南平局势,高从义直接就让高保融拿下了,然后流放到了松滋处死。
现在因为罗幼度的出现,他先促使大周停止了对南平的庇佑,调离了南平的灵魂人物高保勖。又进一步,促使魏璘、李景威的争斗,导致了南平内忧外患丛生。
这无心中帮了高从义一个大忙,帮着高从义扫平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高从义手中握着南平禁军,拥有造反的实力,滋生野心的土壤。他原本想蛰伏一段时间,结果一缓神,大周敌对,高保勖远走开封,水师、步军相互敌视,造反时机莫名其妙地就成熟了。
莫不是老天爷觉得高保融、高保勖祸害南平,在帮着自己取得国主之位,重振高氏风采?
高从义心底也觉得事情过于顺利,但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造反本就是刀架脖子上的行径,这种大优局面都畏首畏尾,还谈别的什么大业?
下定决心的高从义,派人去请自己的盟友宰相李彦玮过府,起事前最后一次会议。
李彦玮迟迟不来,高从义心底也不免焦虑。
干什么事情都讲究大义,造反也是一样,需要一个理由。
李彦玮作为江陵城内首屈一指的大儒,背后又有士绅支持,得他帮助,关键时候站位,才能最快速度地稳定局势,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等了良久,李彦玮方才徐徐而至。
“李相公,可让某好等!”
高从义上前激动地拉着李彦玮的手,心中大石落地。
李彦玮乐呵呵地笑道:“现在是非常时刻,自然要小心谨慎一些!”
高从义道:“便如我们之前商议一般,高保勖的离去便是江陵最松懈的时候。正好魏璘事发,无心负责军务,可以乘势而动。某控制皇宫,令郎负责控制江陵四门,待一切稳定,收服城外水师,大势可定。”
李彦玮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是道:“我儿这边,少师可以放心,军中将校皆是腹心。倒是少师手中禁军,未必全部与你同心。”
高从义自信满满地道:“李相公无需多虑,纵然略有不服,也是十中一二,无碍大局。那你我便约好了,明日夜里,我们一起行动。”
李彦玮高声道:“正当如此。”
两人在细节上略作商议。
高从义自送李彦玮离去,心底却想着事成之后,怎么对付李家。
这能够拉拢到李彦玮,全亏了高保融、高保勖两兄弟对李家的打压。
李彦玮此人作为五姓之后,对于延续家族血脉极为重视。
在南平立足之后,李彦玮便有心在江陵重开赵郡李氏血脉分支。他娶江陵岑氏女为妻,又凭借大儒的身份吸引了不少士人依附。通过与地方士绅联姻的关系,用了二十五年时间,组建了不小的人脉关系网,以巩固自己的家族。
他这种手段在别处并不会惹人忌惮。
庞大的世家早就不存在了,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贫富差异,士绅阶级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李彦玮也没有多大的野心,就是想延续赵郡李家血脉,在江陵占据一席之地。
然南平所辖不过三州地,江陵一城的人口几乎等于其他两州的总和。
真让李家联合起江陵士绅,那还有高家什么事情?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