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泰三年,八月
王重阳携全真七子,将黄麟送至全真教山门。
“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黄某在终南所获不小,多谢真人了!”
黄麟持剑抱拳,朝王重阳行了一礼。
“道友哪里得话,是我全真该多谢道友才是!”
“呵呵,不说这个,听闻真人早年曾起兵抗金?”
岔开了话题,黄麟突然问起了王重阳当年抗金之事。
闻言,王重阳沉默良久,才叹息道:
“当年贫道一腔热血,却累得将士死伤殆尽,当真是唉”
“真人当保重身体,说不定没多久便会有见面的机会!”
黄麟却没出言安慰,反而笑了笑,说了些奇怪的话。
而后,便翻身上马,告辞而去。
京西南路,襄阳府
作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
以襄阳城为中心的整个京西南路,几乎都是军管状态。
此时的襄阳城,比黄麟在大明时看到的那座要稍小点,城墙虽有修缮保养,但仍能看到其上战火的痕迹。
黄麟尚未入城,便被盘查细问。
“是道人?从哪来?可有绫牒?”
城门兵见他单人匹马,还手持长剑,知道是江湖人物,语气倒也不算凶恶。
“全真,玄元子。”
黄麟从怀中掏出一叠绫布。
所谓绫牒,也就是度牒,只不过度牒多用纸,而绫牒是织物所造,大宋官方用来防人伪造度牒的一种手段而已。
而黄麟手中的绫牒,是他让王重阳特意准备的,作为北方最大的道门教派,手中有一定数量的空白绫牒并不稀奇。
自隋唐起,朝廷便对道教的录籍制度管理的颇为严格。
道士可不是想当就当的,得经过考试才行。
而到了本朝,更是有试道童,得念《道德》等经,四十纸才算合格。
所以,在宋朝,没点文化水平,连道士都当不成,僧人也一样!
他这绫牒,虽说是出自全真,但也算是为黄麟解决了道家身份的事。
而那城门令盯着黄麟的骏马馋了好久,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挥手放行了。
黄麟也没多事,接过城门令递回的“绫牒”,便牵马进了襄阳城。
“头,这么骏的马,难见啊!”
“算了,这人一看就是高来高去的江湖中人,咱别多事!”
“嘁,他还敢反了不成?”
“别给老子惹事!人家杀了你,大不了往北边一窜,朝廷通缉了又如何?!滚滚滚,去仔细盘查。”
听闻身后传来的对话,黄麟没在意,而是想到了其他。
宋人缺马他知道,但没想到竟缺成这样。
襄阳城城坚墙高,虽是边城,但其中百姓挺多,也有不少江湖中人。
“这位爷,打尖还是住店?”
黄麟抬头望了望,不出意料,果然是悦来客栈!
这是他一路走来,最好的客栈了,便没再挑。
“给某安排个独门小院,上桌酒菜。将它刷刷,喂精料!”
随手将马绳丢给小二,黄麟信步迈入。
“好叻,独门小院一位~~~”
夜里,黄麟收功睁眼,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黄庭经》的吐纳之术,太挑地方了,之前在终南山还不觉得如何。
可下了终南后,这吐纳所吸的天地灵机,是一天不如一天,如今在城里,更是收获寥寥。
怪不得那些有道修真,都往深山里钻!
看来“粹骨”之法,得尽快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