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作为重生者,本身也完全不需要做出任何刻意的行为。
亦或者是刻意的去干涉别人的生活。
你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在有意无意的改变着,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是这种改变,也是分程度而言,有巨大的改变,也自然会有轻微的改变。
早已经是二者之间的默契,林远其实自己都已经有感觉,毕竟默契就是这么奇妙。
听到身后的大喊,林远自己也是随即出手,将正在摆臂的手臂向后挥摆。
手掌心朝上,有利于二者交接棒的顺利。
在林远手臂向后挥摆的同时,徐坤也是已经将握紧接力棒的手臂伸出,准备将手中的接力棒进行交接。
看到林远的朝上的手掌心,徐坤也是没有犹豫,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停顿,便将手中的接力棒拍打在林远的手掌心。
林远和徐坤的交接棒,基本上是可以说是完美。
真真正正的完美,没有丝毫的浪费时间,而且动作利落干脆。
时刻盯着田径场上比赛情况的杨建,也是忍不住的大喊。
“漂——亮,漂亮,多么漂亮,多么干脆的一次交接棒呀。”
“我愿称这次交接棒为国际田径史上面的前三。”
“我都没有想到,竟然可以这么快,不知道还以为是新的交接棒技术呢。”
“其实,这都是徐坤和林远之间的信任以及默契,都达到了巅峰。”
而林远也已经是把接力棒握紧在手中,紧紧的攥在手心。
而徐坤语气中的感情,其实林远都可以大概的感觉得到,应该是将希望,全部都寄托在自己的上面了。
而作为接力队的最后一棒,林远自己的压力自然是极大的。
可是有句话叫做,欲戴皇冠,先承其重。
林远作为苏炳天和自己四人小团队中的领导者,所需要做到的,就是要顶着压力,背上苏炳天三人寄予自己的希望。
然后将这些希望,放飞,而不是让希望破灭。
苏炳天三人,真的都已经做的很好了,接下来就要靠自己了。
林远自己一瞬间的想法,让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泛红了起来。
一个字,拼,两个字,拼命。
林远让自己的速度快速的提升上来。
牙买加接力队最后一棒的博尔特,早已经是握紧接力棒,和林远,以及米国接力队最后一棒的泰森盖伊,亦或者是加拿大接力队最后一棒选手拉开了差距。
牙买加接力队,至少目前为止,确实是无人能敌。
至少没有人可以和牙买加接力队进行抗衡。
哪怕是试图抗衡牙买加接力队的米国接力队也不行。
虽然米国接力队有心,可是很多时候,有心无力,这才是实际情况。
田径场上的八位第四棒接力选手,都基本上是,已经是从加速跑阶段,进行过渡到自身的途中跑阶段。
而林远也丝毫不例外,自身从加速跑阶段,过渡到自身的途中跑阶段。
身体逐渐直立,缓缓抬头,速度继续在缓慢提升。
而这也让大家看到了,让比赛场馆内的国内观众,看到了林远有些泛红的眼睛。
泛红的眼睛,毫无疑惑的表示,林远现在是在全力以赴,丝毫都没有保留体力,或者是实力。
位居第一,和位居第二的米国接力队拉开了巨大差距的牙买加接力队,最后一棒博尔特。
虽然无论是从跑动的姿势,亦或者是面部表情,都看上去非常轻松。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博尔特也是严肃的,大抵是奥运会四乘一百米项目决赛。
这个还是需要认真严肃的对待,丝毫不允许马虎。
反倒是位居第二的米国接力队泰森盖伊迷茫了,怎么还是被垃开了这么大的差距。
明明自己和队友都也非常的努力了,可是还有如此大的差距,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泰森盖伊怎么可能甘心吧,这让泰森盖伊本来就是因为绷紧面部,而显得有些吓人的表情,更加狰狞吓人些许。
狰狞倒是增加了,不过有没有实力加持,就不得而知。
“现在林远处于位居第三的位置,加拿大的第四棒选手在紧紧相逼。”
“第一名的还是牙买加的博尔特,第二的则是米国的泰森盖伊。”
“林远还在加速,似乎在一点一点的拉近和米国的泰森盖伊的距离。”
“林远加速,加速,看看能不能超越泰森盖伊,还有六十米,还有希望。”
…………
林远自身的跑动速度达到了自身的最大跑动速度,自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在维持目前最大速度跑动的负荷。
而林远确实也在用尽全力,眼前本来是好几条跑道,在此时林远的眼里。
都变成了,只是一条跑道,而跑道上,其他选手也从林远的视野消失了,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
林远的脑子里面,有的只是一个字——跑,全力的跑,眼睛里面,反射出来的,就是终点线的影子。
还有六十米,而林远距离泰森盖伊大概有三个身位左右。
也许对于其他选手而言,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沟壑。
但是对于林远,这绝对不是沟壑,林远会超越的,林远可以做到的。
电视机前的国人,看到眼睛都泛红的林远,忍不住的有些动容。
这些都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呀,这才是青少年,甚至是所有人,应该崇拜的偶像。
苏炳天、张陪萌和徐坤三人,也停下来,都是将目光都汇聚到了林远的身上。
看到了林远和位居第二的泰森盖伊之间的差距。
内心早已经揪了起来,但是内心,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对于林远,其实没有丝毫的怀疑,林远一定可以做到的。
五十米,四十米,林远的最大跑动速度早已经是维持不住了。
早已经是从途中跑阶段,进行过渡到自身的冲刺跑阶段,朝着最后的距离,发起最后的冲刺。
林远在拉近泰森盖伊的距离,无论是苏炳天三人,还是解说员杨建,都看到了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