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鸣惊人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鸣惊人

    自张承业坐镇云南以来,广开榷场,发展与蛮民的贸易,各地渐渐趋于稳定。

    当地本就有很多汉人大族,从战国时便定居在此,由楚国贵族发展成古滇国,三国蜀汉大力经营南中地区,隋代更是遣重将史万岁进取该地,只不过后来吐蕃崛起,大唐四面都是敌人,重心在北面、西面,让南诏钻了空子。

    而南诏崛起,礼法制度悉从大唐,掳掠大量唐人入国。

    也促进了南诏地区的进一步唐化。

    所以云南并不是荒川异域,大唐在此本就有统治基础。

    科举选拔出来的寒门士子,经历过中土大乱,对治理地方有强烈渴望。

    三年以来,招抚蛮民,开垦田地,兴修水利,设官学、义学、忠义堂等教化蛮民,还趁农闲时建造新式村庄。

    迁徙深山老林中的蛮民。

    南诏地区除了爨族,还有乌沼蛮、弄栋蛮、独锦蛮、黑齿蛮……

    基本一个山口就是一个族群。

    后世五十六民族,差不多一半在云南。

    其实爨人南诏人已经高度唐化,风俗和姓名与唐人差不多。

    大唐最初在云南采取的是土司制度,土官治土民,相当于一种羁縻政策,承认各部族首领的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

    这些部族首领独霸一方,占据大片肥沃土地,生产能力低下,耕种水平也不行,大量蛮民衣食无着,部族首领宁愿荒废,也不愿开垦良田。

    唐军攻灭南诏之后,不承认他们的权力,还收缴他们的土地。

    这才是云南一直动荡不安的根源。

    损害了土司贵人的权力,但云南百姓却获得实利。

    沃土皆为皇庄,租给大量失去土地的百姓,部分蛮汉,从陇南赶来耕牛,从成都买来铁犁,大大加快的开垦的力度。

    张承业先稳定滇池、洱海两片核心区域,召熟蛮、唐人耕种,轻徭薄赋,连年丰收。

    然后打通成都至云南的商路,成都物产进入云南,附近生蛮渐渐吸引过来。

    这时代生存永远是第一要务,有饭吃谁也不想到深山野林当野人。

    对于不服从的蛮部,张承业坚决讨之,王宗范引蜀军精锐镇丽州,韩延徽领协军、辅军镇通州。

    有了强大武力作后盾,云南人心安定。

    有粮食就有了保障。

    张承业还因地制宜,大量种植甘蔗,熬制红糖,卖往成都、长安等地,财源滚滚流入昆州。

    几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已经大治,比蜀中先一步复苏,可以反哺南中、松维、陇南等地。

    即便躲入深山的生蛮,也经不住诱惑,时常出山以猎物换盐铁茶布。

    时间一长,生蛮也变成了熟蛮,然后在归化策的引导下,变成归民。

    李祎来到昆州两年,亲眼见到云南的变化,从残破的城池,遍地衣衫褴褛的百姓,变成广厦明堂,城中俨然,商贾、文士随处可见,跟中土大城一般无二。

    “欲定云南必先安民,民生稳,则蛮人自然归附。”张承业带着李祎、冯道等一干人巡视榷场。

    最开始榷场设在边地,后来逐步移到县城,取得蛮人的信任之后,就移到昆州。

    冯道拱手道:“太宗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张公治云南,先治舟,再治水,诚为大唐之典范,我辈之楷模。”

    张承业听了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