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溯流文艺时代 > 第三一五章 这个老板挺单纯的

第三一五章 这个老板挺单纯的

    给阿蒙德打完电话之后,吉米又打开电脑登录上了狼人杀社区网站。

    一开始这个网站只是用来记录狼人杀俱乐部玩家们的数据,以及每一期的排行榜,有时候也会公布一些获奖信息。

    但是后来会员们反馈,他们也希望在网站里面交流一些游戏的经验和趣事,所以吉米干脆就把网站做成了一个可以用来交流的社区论坛。

    现在狼人杀论坛的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两万,日活也有好几百。

    中国那边也架设了一个深空bbs,不过暂时只能通过ip地址进行访问,而且没什么人关注,大多都是深空公司内部员工在玩。

    深空bbs只不过是一次试水,是吉米埋下的一颗种子,或许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长壮大,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吉米更关注狼人杀社区的事情。

    他翻看着狼人杀社区里面会员们的发言,有些意外。

    之前他看狼人杀社区的时候,会员们更多都是在交流跟游戏有关的内容,比如这一期榜单谁谁谁又上了,最近又有什么新的“黑话”和战术出来。还有些就是散户玩家们也会在社区里面找人组队,大家在网站里面约好时间,然后一起去俱乐部玩个什么社友内部交流战之类的。

    但是这次再看,吉米发现里面的内容跟之前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靠前的几个发言竟然都是在买卖信息。

    【有没有人手里有yu的签名书籍,我愿意出一百美元收购。】

    【我有一本yu的签名书籍,还是特签,里面有yu亲手写的很多中国字,只要五百美元,有没有人愿意买的?】

    【谁手里有《生化危机》的初版,我出二十美金,有人愿意卖么?】

    【我有一张yu的正面照片,有人愿意要么,价格面议。】

    【我有一张狼人杀俱乐部的包房券,因为时间安排出了问题,有人想要么,可以六折出售。】

    【求一张洛杉矶狼人杀俱乐部的包房券,七月十九日的,价格好商量。】

    让吉米没想到的是,竟然这么多人在社区里面买卖物品。这让他想起来之前跟于东的一次聊天,那次因为胡长青想要把自己的破自行车给卖掉,但是推着自行车走了一圈,就只有修车铺愿意买他的车,而且出价很低,吉米跟于东闲得无聊就谈起了这个事情。

    当时于东就提到过,因为信息不通畅,很多人手上的东西得不到价值体现,另外又有很多人明明有需求,却得不到想要东西。

    于东还胡长青这事举例,胡长青的自行车之所以卖不掉,或者说是卖不到一个好价钱就是因为他碰不到有需求的人。假如现在有个人正好需要一辆自行车代步,而且囊中羞涩买不起新车,那他就有可能会考虑胡长青那辆老旧自行车,而胡长青也大概会获得更多的钱财。

    互联网的出现,很有可能改变这个情况。

    这个道理吉米自然也懂,只不过当时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现在看到社区里面有人在发二手物品信息,他才重新关注起来。

    或许,可以弄一个社区,专门给大家用来交换闲置物品,不过这个社区如何带来利润呢?

    从成交额里面提成,为某些商品打广告收取广告费……赚取利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前提是这个网站能够做得起来。

    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小计划,吉米想了想,还是准备找机会跟于东聊一聊这个事情。公司里面涉及到一些需要大资金运作的项目,吉米都需要跟于东商量。每一个超过一百万美金的项目都要让于东知道,每一个超过五百万美金的项目都要提前跟于东报备,这是吉米自己定下来的。

    吉米是想通过对自己的限制,方便以后限制公司其他员工。

    当然,吉米也可以不走深空公司,自己出钱把这个项目干了,在他跟于东的协议中,并没有规定他不可以做其他生意。

    但是吉米心里清楚,他没有必要这样做,深空公司已经做大了,依托深空公司能够让这个闲置物品交换的网站迅速成长起来,绝对比他单干要赚得更多。

    而且他找于东,也不仅仅是为了报备,更多的是想听听于东的想法,虽然于东聊互联网的次数并不多,但总是能够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又看了看网站上的帖子,吉米忽然产生了一些恶趣味,跟着发了条帖子。

    【我有于东穿过的一件破烂衬衫,有人要么?】

    发完贴之后,吉米就笑着关了电脑,他现在可是个大忙人,没有太多时间去跟这些会员们聊天。

    ……

    七月十六日,下午两点半,第七届银河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银河奖颁奖典礼确实做得越来越好,舞台布置一年比一年精美,所呈现的节目也更加丰富。当然,这些节目并不是随便安排的,全都是精心制作的跟科幻有关的节目。

    让于东没有想到的是,正式颁奖前的最后一个节目竟然是跟《火星救援》有关的一个话剧。

    说是话剧,其实就是一幕独角戏,大概也就五分钟时间,基本上都是主角自言自语,说着《火星救援》里面的经典台词。

    虽然节目很简单,但是效果非常不错,台下的欢声笑语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节目过后,正式开始颁奖。

    特等奖毫无意外地给了《深空》,而一等奖则被何洪伟、王靖康跟胡长青三人瓜分。

    杨朋拿了个二等奖。

    他们这批人只有刘慈新没有获奖。

    因为科幻发展越来越好,银河奖也越做越大,所以这两年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只要接到邀请函,就证明肯定会有获奖,毕竟那时候经费不足,总不能把人叫过来然后不给人奖,让人白跑一趟。

    现在不一样了,能接受邀请已经是一种荣誉,至于能不能获奖就不一定了。

    刘慈新当然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早有预料。

    如果是早几年,他的那篇《微观纪元》是铁定能获奖的,甚至可以拿个二等奖。但是这两年科幻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的科幻作家也越来越多,作品的质量也随之变得更好,想要获奖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颁奖典礼之后,于东特意找到刘慈新跟他单独聊了一会儿。

    “大刘,你最近还专注在改《超新星纪元》,还是有其他新书的点子了?”

    刘慈新咧了咧嘴巴,他不知道于东为什么要叫他大刘,一开始他觉得挺怪的,不过听多了之后,似乎感觉又挺合理。从年纪上来说,他比于东要大几岁,但是从资历上来说,于东又比他深很多,所以称呼上就有些困难。

    大概这就是于东为了避免尴尬而特意想出来的称呼吧,刘慈新自己在心里是这样解释的,也说服自己接受了这个称呼。

    他笑着说道,“一闪而过的念头有很多,但是成熟的基本没有。就比如之前看了你的《深空》和《火星救援》之后,我就想写一篇描述宇航员的孤独的小说,只不过一直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描写宇航员的孤独?”

    “是啊,宇航员出任务之后,面对的是无尽深空,却没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特别像毕东雨那样,独自一人待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可想而知他们心中有多孤独。毕东雨天性乐观,最终的结局也不错,但是假如有另一个人,最终运气要差点,只能永远地留在那个地方,该怎么办呢?”

    于东点点头,“这个思路很好,但是如果角度的切入找得不好,很容易变成一部俗套的小说。”

    刘慈新感慨道,“是啊,这个题材如果写得不好,肯定适得其反。”

    于东看着刘慈新,忽然想到他的一部小说,叫做《带上她的眼睛》,似乎跟刘慈新刚才说的有点像。

    小说里面,主角是一个宇航系统地面工作人员,因为长时间加班,所以请求休假,不过领导却派给了他另一项任务,让他带着一副“眼睛”去休假。

    眼睛就是传感眼镜,是专门为外太空工作的人设计的,外太空工作的人很难才能回一趟地球,所以为了让他们偶尔可以“回到”地球度假,宇航局设计了这款眼镜。

    戴上接收眼镜之后,就可以看到戴着传送眼镜的人看到的所有东西,甚至可以通过脑电波采集,接收到触觉和味觉。

    一开始,主角以为自己带的这幅眼睛是属于以为航天员的,她可能正在外太空的某个地方执行任务。

    但是后来主角慢慢发现,眼睛的主人并不在外太空,她其实是一个地航飞船上的领航员。她所在的“落日六号”失事被困在地下,她的同伴也相继去世,最终只剩下她一个人。

    而她跟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那副眼镜,只不过眼镜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主角结束旅行的时候,她已经中断了跟地表的联系。

    船中的系统可以维持她生活好几十年,所以接下去的几十年里,她将在地下孤独地度过余生。

    这部小说同样说的就是宇航员的孤独和奉献,但是切入的角度很特别,戏剧性非常强。

    于东想了想,决定推一把刘慈新。

    “你或许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而行之?什么意思?”刘慈新有些不太明白。

    于东斟酌着语言说,“从戏剧的角度来说,有时候,反向思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你不要老想着天上,还可以想一想地下。我们一直在探索外太空,但是对我们所在的地球却还没有了解透彻。”

    刘慈新思考着于东的话,随后眯眼道,“你的意思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继续去探索地心。”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于东点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是比较特别。宇航员……探索地心的话,叫宇航员就有些不太合适了,似乎叫地航员更加合适。如果地航员出现意外,被困在地心里面……看起来似乎更加让人压抑,相对于在太空中,还能看看星星,困在地下更有一种被关进了笼子里面的感觉。”

    于东笑了笑,果然还是小说的原作者,自己随便一提,他就能很顺利地往下想。

    “如果要写的话,你可能要了解一下地质相关的知识。还有,这只是故事的关键元素,怎么样才能把故事切入到地航员的视角呢?如果还是正常切入,似乎跟普通的外太空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这样的话……”刘慈新沉吟了片刻,随后一脸的惊喜:“还是反其道而行,《火星救援》大部分都是主角在火星的视角,是不是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地表上人的视角?”

    “我觉得这个思路不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