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汉灵昭烈 > 第214章:慈悲为怀

第214章:慈悲为怀

突遭大赦,诚惶诚恐。

    “当年镇中二百余口突遭横祸,暴尸荒野,未能入土为安。”乔三水面色沉重道,“你须再为其就地建一座坟冢,以慰亡灵。”

    “这也应该,应该。”沈放回道,“老夫定会安排周全。以汉白玉石为镇上亡灵树碑,再以赎罪之身叩拜。”

    乔三水点了点头,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座位,收起短枪,又重新坐下。

    事情比任何人想象得都更为圆满,圆满得让沈放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他不免担心乔三水是否会突然变卦,所以,他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赎罪之心。

    “诸位,若是不嫌弃寒舍简陋,可在此小住,老夫自当尽心款待。”说着,沈放又朝问乔三水道,“阁下所言之事,老夫这就去抓紧筹备。至于何时动身北上,全凭阁下吩咐。”

    乔三水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而亥言见此,也就顺水推舟道:“那恭敬不如从命,我等就讨扰了。”

    “哪里,哪里。”沈放心里暗自松了口气,“那诸位在此稍歇,老夫马上去安排客房。”

    说着,沈放起身告辞,拉着焦岳出了书房。

    跨出书房之际,跟在后面的焦岳猛然发现,沈大官人的后背已经湿了大半。

    眼见沈放和焦岳离去,柳如烟这才朝亥言道:“我等留宿于此,你就不怕那沈大官人又使诈?”

    亥言微微一笑,“不会。他虽身负血债,但我看他也不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况且还有焦岳大师在,谅他不敢有此贼心。”

    柳如烟微微颔首,但眉宇间依然有一丝淡淡的忧虑。她行走江湖多年,自然凡事皆格外小心,尤其此番本是深入“虎穴”,难免还存有戒心。

    “娘子不必担心。”见柳如烟尚存疑虑,亥言又道,“既然乔大侠以莫大胸襟化解了这场宿怨,我等亦不该有小人之心。再说了,真要打杀起来,沈家人也占不到便宜。”

    “况且”说到此,亥言顿了顿,“我等住在此处,那沈大官人必定是好酒好菜奉上,何乐而不为呢?”

    这句话终于让柳如烟眉头一展,乐道:“你怕是又馋了吧!”

    说话间,沈放已让下人收拾好了西院的客房。众人也不再推辞,随即去客栈取了包袱和马匹,搬进了沈家大宅。

    在用过了沈放精心准备的晚宴之后,柳如烟先让翠荷留在房中养伤,自己则来到了武松和亥言房中。

    因为,虽然乔三水家仇已查明,但此事却尚未了结,尤其是关于赵杦的身世之谜。

    柳如烟走进房内时,亥言也正托着腮帮子,盯着桌上的灯火发呆,一副苦思之状。

    亥言想的自然也正是此事。

    如今,所有的线索皆指向了一惊天的秘密:康王赵杦的身份。甚至单单从沈放所招认之事就足以推断,当年韦妃所生之子,名为皇子,实则可能是契丹人之后。

    不然,韦妃和乔妃就不会苦心布局,痛下毒手,连无辜之人亦不放过。她二人要掩盖的,必定是要人性命的秘密。

    可是,真正知晓内情的人,可能只有韦妃、乔妃和那个不知姓名的契丹人。如今契丹人早已身亡,而韦妃和乔妃却被金军掳去了北国,又有何人来证明此事呢?

    众人心里也清楚,就算他们心里皆认定康王出身有异,并非赵氏一脉,但若无真凭实据,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眼?

    毕竟,他们要针对的是一个即将登上大宝之人。

    “娘子,你说,除了乔妃、韦妃和那个契丹人之外,还会有人知晓其中内情吗?”亥言突然抬头看着柳如烟,问道。

    “或许有。”柳如烟回道。

    “娘子快说。”亥言很想知道,柳如烟是否与自想得一样。

    “按年纪推算,乔大侠退隐江湖时,乔妃年纪尚幼,而且乔大侠当年返回米脂老家时,乔家族人已尽遭毒手。”柳如烟道,“所以,乔妃当年应该并不认识乔大侠。他二人之间必还有一人。”

    “娘子接着说。”

    “若奴家没有猜错,此人必是乔妃家人,而且,很可能是乔妃之父。”柳如烟接着道。

    亥言听得频频点头,“所以,乔妃之父很可能也是知情之人。娘子和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柳如烟微微一笑,“你也早已想到此节,只是等奴家先说出来罢了,对否?”

    “嘿嘿。”亥言乐了,“娘子真是冰雪聪明。”

    “你二人所言不差。”此时,武松在一旁突然道,“可是,且不说这乔妃之父究竟是何人?就算知道了姓名,如今又到何处去寻到此人呢?”

    武松此言也让亥言的笑容立时没了。

    是啊,就算确有此人,但如今汴京城遭此大劫,又该去何处寻找这位皇亲国戚呢?说不定,他已丧身战乱之中亦未可知。

    “哥哥所言的确不假。”柳如烟也是眉间微蹙,“若想寻得此人和大海捞针无异,即便是寻到了,他也未必知情,即使知情,也未必肯说,更奢论作证。”

    “既然如此,如今只有一个法子了。”亥言突然站了起来。

    “是何法子?”武松问道。

    “直接去寻康王。”

    “寻他作甚?”

    “武都头你忘了,康王亦是知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