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表现和评价不也挺好吗?”
反正不管她怎么说,万年算是认准了就让她来演《长大》的女主角。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不能放过啊。
于飞鸿难得纠结一把,这种反年龄的角色,每个演员都难以拒绝。
年轻演员想扮老,成熟演员则想扮年轻。
她对于这种事情虽然没什么执念,但是看到这种有趣的剧本,自然也是想尝试一下。
万年见她纠结,便继续劝道,“要不先这样,您先把角色接下来,剧本肯定没问题。等之后筹备的时候,您再找找,有合适的演员就换,没合适的演员您再上?反正咱们也不急着开机!”
“我剧本都没看到呢,还是等完整剧本出来再说吧!”
“您放心,肯定是既有情怀,又有感动,还有笑料的本子,保准质量合格。”万年知道她的喜好,故意往这方面引导。
说罢,他想了想又道,“至于配角的话,我们准备请些老艺术家过来,吴钢老师,金时杰老师,剧组肯定和和气气的,特别靠谱!”
果不其然,于飞鸿更加纠结。这货见状,连忙开始感情攻势,“您可是第一选择,刚才也说了,这种类型的演员太难找。您要是不答应,咱们就真找不着人了,就当帮帮忙呗,您还是导演呢!”
这话一出,她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只得点点头,“我就先应下了,不过,剧本要是不行,我还是不演啊!”
“您放心,剧本肯定行!等会儿庆功宴结束,咱就签合同!”
“啊,这么着急?”
“省的夜长梦多···”万年呵呵笑道,万一你回家一想,觉得自己不能演这角色,我不白费口舌了吗?
······
1999年的寒冬,中美双方签署协议,允许外资进入国内的电影放映业,在所占股份不超过49%的前提之下建设、改造或者经营影院。
而这一协议,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最大的影响,便是国内市场每年需要允许20部西片进入国内市场,参与分账。
当时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一个个研讨会连着开,报纸上相关社论连篇累牍,大家关注的重点只有一个:国内电影行业要如何应对进口大片。
“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其后果将直接导致国内电影的彻底毁灭。”
大部分观点都相当悲观,但是,也有不少影迷弹冠相庆,认为自己终于结束了二等观众的历史,可以跟西方观众同时甚至更早的看到某些电影。
当时国内电影还处在刚起步的状态,缺少能引领市场、占领市场的商业大片。
在众人的眼中,这种情况下引入好莱坞大片,无异于自寻死路。
于是,国家便一方面扶持国内电影产业,中影也大力跟各方合作,搞出不少口碑或好或坏的大片,十几年下来,倒也确实把国内市场给做大了。
另一方面,国家也限制着进口片的数量和分账比例,每年的票房冠军虽然都是好莱坞大片,但是也有不少国产好片露头,总算是没让市场被直接占领。
如今,双方签订的双边协议已经过了有效期,面对仲裁,国家也只能放开市场,允许更多的进口大片进入国内。
二月份,中美电影协议谈判重启,新的协议也随之出台。
新的协议规定,在原本的进口片数量的基础上,每年要再增加14部特种分账影片配额,一共34部进口片,分账比例也提升至25%。
同时,中美合拍片也将享受中港合拍片的同等待遇,跟国产片相同,在国内的放映不受引进片配额的限制。
这一协议便拉开了好莱坞大举进攻的序幕,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狗屁倒灶的合拍片,国内取景一秒钟,国内演员憋尿上场,国内“特供版”内容层出不穷···
拿钱蹭上好莱坞烂片的尾气,回国就敢吹一句“加盟好莱坞巨制”巴拉巴拉···
观众们也特给面子,上来就吹国际巨星。
结果一上映,好家伙,就一个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