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实际上近三亿美金平摊到大楼建成后的总建筑面积上,便宜到能让陈林芝笑疯了,于是二话没说就把钱打了过去,先签备忘录,免得临时对面改变主意。
如果能够想办法,学港城和东京、曼哈顿将土地利用到极致,那块地足够让他建造起数十栋写字楼,外加众多超高层的住宅。
以至于陈林芝马不停蹄开始钻空子,想要尽快将大楼和住宅建造起来,哪怕来不及也要先规划设计好,先让方案递交上去通过申请,免得等到日后土地开发政策越来越成熟,被当成历史遗留问题,事后受到限制。
他投资的港城九龙仓集团有块海港城,而陆家嘴这批土地比九龙仓的海港城更大,也更有升值空间,开发好了足够吃几辈子,这才是陈林芝愿意砸下大量资金的原因。
只要上面能够同意他的开发方案,哪怕建造总金额可能高达二十亿美金以上,他都会相当乐意。
投资出去的钱,还能以收租加不动产升值的方式赚回来,而且建造高楼和住宅需要时间,并不意味着一次性就得掏出那么多钱,考虑到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互联网板块估计很快就会迎来大爆发,陈林芝并不担心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中。
一旦将那一点九七平方公里的土地,合理开发好了,二十年后的总收益很可能高达两千亿人民币以上。
无疑属于陈林芝近年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那种稳中求进的现金奶牛生意,一次性投资,终身都能获得稳健回报。
恰逢盛世之初,肩上有责任,只盯着赚钱,格局显然小了。
陈林芝早就想过多带点美元回国,投资房地产就属于不会踩华盛顿红线的好理由,更别提明显属于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从目前来看是他占便宜,但是长从远来看还很难说,至少互联网时代的大量股份不会外流、也能带去许多资金和技术支持,陈林芝以一己之力就能挡住众多外资的投机,并且不打算将钱再往外带。
如果多想想办法,将来许多卡脖子的机会也不会再出现。
例如半导体,去港城投资设厂是可行的,面临的阻碍也不会太多,许多技术专利可以直接留在港城,只不过暂时还没腾出手来,顾不上这方面,陈林芝闲暇时候已经初步考虑过,苦于资金不够,支撑不起这盘大旗而已。
要说美国有许多香蕉,那么陈林芝无疑属于红柚,立场问题一直都没变过。
爱德华不懂这些,才会对陈林芝这次的拿地计划有所不满,不仅爱德华看不懂,个人理财办公室的许多高管们同样看不懂,私下里没少议论,担心会因为这次涉及到对岸官方的投资,进而遭到华盛顿特区方面的调查,虽然不太可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自从苏联日益衰落之后,美国逐渐失去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最大假想敌,两边的关系迅速降温,经济和技术上的封锁再一次严格起来。
拐弯抹角抱怨拿地的直接原因,还是近期个人理财办公室方面对外投资过多,而陈林芝的资产主要存在于证券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一家高通公司半数股权和一家联合资本集团的总估值,就占到他身价的五成。
个人负债率已经开始在短期内飙升,总债务规模随着购买酒店、融资保时捷、投资西德股市等等,在短短大半年时间里上涨至十四亿美金左右。
考虑到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赚来的现金太少,绝大多数收益都属于账面财富,也难怪身为财务主管的爱德华开始紧张。
身价是一回事,现金流又是另一回事。
要不然去拉斯维加斯投资赌场酒店综合体,陈林芝完全可以独自承担,怎么会专门推出个赌场和酒店私募基金产品。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皇帝不急太监急,陈林芝对此倒是丝毫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还可以继续从银行借钱,进一步提高个人负债率,学其他聪明人一样用银行的钱来生钱。
旁人对将来的走势一无所知,都敢欠银行那么多钱,他更加不用担心。
暂且不提风雨飘摇的曰本。
东德即将换届,据说华盛顿特区和西德方面都不打算继续耐着性子等下去,开始明着出手,跟苏联讨价还价,西德的股市在两德合并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已经开始缓慢上涨,为陈林芝挣到五千万美金左右。
美国股市这边同样摆脱1987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尤其是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整体涨幅比较可观,可口可乐集团选择将旗下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打包卖给索尼后,套现一大笔钱的同时,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股价也飞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