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581章 制造业才是答案

第581章 制造业才是答案

很多村干部都帮着说好话,非得把人送过来的,毕竟那个时代,在农民眼中,当工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最近几年我们也加强的招工的管理,严禁招聘十六周岁以下的童工,没有身份证无法证明自己年龄的,要么拿户口本过来,要么拿村里的证明过来。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钻空子,明明不到十六岁,却让村里开了证明过来。这农村地区嘛,都是看虚岁的,十五岁就能开出十六岁的证明来。

    而且根据咱们国家的传统,不看出生日期,过了农历年就是长了一岁,有些年底出生的,明明是十四岁的孩子,直接虚了两岁,拿着十六岁的证明来找工作,我们也是挺无可奈何的。”

    “这种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即便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免不了受到乡约民宿的束缚。”孔振龙点了点头。

    国家法律规定是不允许招十六周岁以下童工的,不过落实到执行方面,更多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当年国企时代,孩子能顶父母的岗位参加工作,就免不了会出现不到十六岁便参加工作的现象。

    就比如李卫东,十六岁就顶替了父亲的岗位参加了工作。好在李卫东的生日是在年初,如果出生日期再晚一些的话,李卫东也成了童工了。

    很多50后、60后,乃至70初的简历,会出现十三四岁就参加工作的情况,看了以后不要吃惊,当时的国情便是如此。

    十四岁虚两岁,也就十六了,参加工作没毛病。

    后来民营经济逐渐的发展壮大,工作岗位也逐渐变多。但是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的用工远不如国企那样的规范,使用未满十六岁工人的情况就更多了。

    而未满十六周岁就出来打工挣钱的,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基本连初中都没有毕业。

    他们当中是一部分是家庭贫困,实在是无法完成学业,便只能出来打工。

    其实这样的人占比并不多,中国人历来都是重视教育的,哪怕是穷人,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贫穷的家庭,只要孩子能考得上,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应孩子上学。

    后世有好几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当年都是举全村之力供应上了大学,然后出人头地的。

    所以大部分中途辍学出来打工的,真的是学习不好,既然不是上学的那块料,不如就干脆不上学了,早点出来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也能贴补家用。

    但凡是能在班里考第一名的,有几个辍学打工的?

    换个角度说,班里的倒数第一,有几个厚着脸皮立志要考博士的?

    其实这种年龄的问题,向来都不是问题,在档案里动动手脚,把年龄改大一些,便于更早的参加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新闻上也经常报道一些档案年龄与身份证户口本年龄不相符的案例,大多是为了找工作或者参军,修改了自己的档案年龄。

    这些修改年龄的人,当时是享受到实惠了,等到办理退休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吃亏了,然后再去修改,改不了就找记者深渊,说是以前写错了,现在改不了,搞得跟相关部门尸位素餐似得。

    实际上都是自作自受,当年改年龄占便宜的时候,怎么不去找记者,等到自己吃亏了,想起记者来了?

    ……

    李卫东说着看了看表:“快到晚饭时间了,孔记者,咱们去餐厅吧,我带你去看看我们这里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

    工厂的餐厅可不止一个,李卫东带着孔振龙,走进了其中一个餐厅,此时一排排的窗口,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食物。

    孔振龙看了看窗口边上的刷卡机,开口说道;“吃饭是刷卡啊?”

    李卫东则开口解释道:“以前食堂是免费的,想吃多少吃多少,那个时候招来的工人也真的是缺肚子,平时吃不饱饭,这大白馒头,一顿啃七八个的不在少数。

    最近几年招来的工人,基本都不存在温饱问题了,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些浪费食物的现象,因此我们就改成了刷饭卡。

    工人每个月都有150块钱餐费补助,他们可以拿着这个补助的钱充饭卡,也可以去外面吃,想吃啥吃啥,能吃多少买多少,这样可以杜绝浪费食物。

    食堂里面的各个就餐窗口,也是分给不同人承包的,他们互相之间有竞争机制,东西做的好吃的,价格便宜的,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工人就餐。

    另外厂里也会根据各个窗口的销售数额进行一些补贴,卖的越多,补贴就越多,这也是希望食堂的价格不要太高,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在食堂里吃比较划算的”

    孔振龙走到一个窗口前,看了看菜品,有凉拌海带,炒土豆丝,白菜炖豆腐,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炖肉,宫保鸡丁,还有一个紫菜汤,算是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孔记者,你看这伙食水平,比那些去大西北采棉花的,要好不少吧?”李卫东下着问道。

    “是好不少,那些在大西北采棉花的工人,能有个炒饭或者拌面吃,就算是不错的了,大多数情况是就着白开水啃干粮。”孔振龙开口说道。

    随着下班的铃声响起,工人们纷纷涌向了食堂,好几万人移动的场面,看起来颇为壮观。

    食堂里很快就塞满了人,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很快的就大快朵颐起来。

    “我们这个厂区,现在有十二万工人,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在每年都要增加一到两万人。以后估计能扩张到二十五到三十万人!”

    李卫东指了指那些就餐的工人,接着问道:“孔记者,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来我这里工作?”

    “包吃包住发衣服,还有工资,这伙食也挺不错的,我要是啥都不会的话,也想到你这厂里来上班!”孔振龙笑着答道。

    “那相比起去大西北采棉花,我们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李卫东又问道。

    “那自然是好多了,不用风吹日晒,虽然流水线有些无聊,但毕竟不算是重体力劳动,应该比采棉花轻松过许多。”孔振龙开口答道。

    李卫东则开口说道:“我这一个工厂,就解决了十二万人的就业,再加上后勤保障,差不多解决了十五万人的生计问题。

    如果有这么四五家工厂,差不多就能解决几十万采棉大军的生计问题吧?那么如果有几百几千个这样的工厂呢?是不是能解决几亿人的生计问题?”

    孔振龙微微一愣,几亿有好多个零,他的脑子一时间并没有转过弯来。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你之前提出的问题,授人以渔是答案的一部分,而这里这是答案的另外一部分!而且这里的答案,可以解决几亿人的问题!这就是制造业!”

    李卫东说着,转过头来,一脸郑重的说道:“跟职业技术培训相比,发展制造业是真正授人以渔。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想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制造业才是我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