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75 比自己弱的人都在努力,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求订阅)

475 比自己弱的人都在努力,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求订阅)

中的icin、icin-2f端基替换为icin-m、icin-2cl。

    y14的性能最好,与j4给体结合,得到的基于j4:y14体系的器件效率,最高可达1641%。

    说起来,自从学妹合成出来j4后,课题组里关于聚合物给体材料性能方面的优化,基本上已经陷入了瓶颈,难以找到性能更好的体系了。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不论是j系列、h系列给体材料,它们可供优化的反应位点太少了,基本上都已经被优化到了极致。

    想要取得器件性能上的突破,就必须做出比较大的改变,开发出全新的体系。

    而想要做一个全新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基于现有的已经优化到非常好的体系,去找寻新的体系,大概率只会让自己的性能越做越差。

    以现在非富勒烯受体体系为例,itic系列开发出来这么久,许秋也就只找到了一个y系列受体材料,能够全面优于itic系列,其他很多体系都扑街了。

    但即使这样,y系列材料也不是全新的,它的端基还是沿用了itic系列的icin衍生物。

    因此,在给体材料选择方面,许秋打算还是像之前投稿《科学》文章的叠层器件中使用“外援”一样,从同行们那边找一些合适的给体材料,用于自己的y系列受体体系中。

    毕竟,现在国内国际上做有机光伏的课题组不说上百家,几十家还是有的。

    自己都带领团队合成出来了itic、idic、ieico系列的受体材料,j系列、h系列、ptq系列的给体材料出来,其他人总该有些声音吧。

    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工作都包圆了,那也不现实。

    人的想象力和思维总是有极限的。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当初牛顿、爱因斯坦时期,那个“一人就能够照亮整个世界”的时代。

    现在能够做到如此闪耀的人,背后都是有一个大的团队在支撑,不论是什么行业,zz家、企业家、科学家都是一样的,想成就大事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实,有很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那个时候,精英太少,普通民众太多。

    现在全民普及教育,也让人人都有呈现伟力的机会,个人伟力的时代基本上是翻过去了。

    比如,相对论这种放在当初没几个人能看懂的理论,搁在现在,就算是键盘侠出来都能说道几句:“啊啊啊,光速不变……”、“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巴拉巴拉”……

    这也能够看的出来,总体上,社会还是进步的,蛋糕总会越来越大。

    但为什么现在还是会出现,包括国内内卷、国外躺平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呢?

    其实就是蛋糕增大的速度,赶不上人们欲望膨胀的速度。

    换句话说,之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人们追求的非常简单,只要吃饱穿暖就够了。

    现在人们都能吃饱穿暖了,要的东西就多了,不仅要物质上更好,精神上也要好,但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不够分,那就只能去卷,去争。

    另外,现在互联网的存在,也让整个社会越来越透明化。

    之前的中底层普通民众,根本看不到精英的生活,可能还在想着“皇帝的金锄头”。

    现在都能看的到了,可能还会感慨“原来皇帝不种地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看到了差距,就会滋生欲望。

    欲望初期会激励着人们奋斗,也就是内卷;

    可到了后期,如果发现怎么努力追赶都无法突破阶层壁垒,那人们可能就会选择躺平。

    确定了具有最佳端基的y14材料,许秋继续基于y14进行侧链修饰。

    具体来说,y14分子中,tt单元上有两组侧链,氮原子上也连接有两组侧链,需要分别对它们的长度和种类进行调控。

    长度方面,可以选择有6、8、10、12、14……个碳原子的烷基链,一共有n种选择,种类则分两种,分别是直链型和支链型。

    排列组合下来,一共有2*n*2*n=4n*n种可能性,还是挺多的。

    不过,许秋也不指望能够一蹴而就,慢慢来吧。

    这段时间,许秋也收到了来自课题组小伙伴们,以及魏老师的各种消息。

    孙沃和手套箱公司对接,对方已经到邯丹材一216取走了旋涂手套箱,开始加工。

    魏兴思人在欧洲过年,不过他的日常工作并没有落下,抽空给许秋发来了好多篇最近有机光伏文献的pdf电子版。

    邬胜男过年期间没有闲着,努力撰写着y5、y6、y7材料的文章,中途还打了几个电话给许秋,咨询y系列材料讲故事的思路,她的目标也不高,am子刊就满足了。

    许秋有些惊讶于博后学姐居然这么拼,不过仔细想了想,也很正常。

    从某种程度上讲,科研人和打工人还是不同的。

    如果科研人确定选择了科研道路,而不是只为了一个学位证,那研究生或者博后期间的工作,更多是自己在给自己干活,而不是给老板打工。

    因为发表的学术成果,虽然通讯作者是给了导师,但一作的工作,之后还是可以自己用的。

    当然,如果导师抢一作,那就emmm……

    陈婉清在过年前一天才离开的魔都,年后初七就又要上班了。

    离开了校园,出去工作,过年就只有七天的假期,对于离家比较远的魔漂、北漂,可能过年都不会选择回家。

    因为一来一回,七天假期,路上就得耽搁四天时间。

    许秋有些受到邬胜男的鼓舞,比自己弱的人都在努力,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于是,他便阅读起来魏老师发过来的文献。

    最近,有机光伏领域的动静还是蛮大的,itic系列材料的am级别文章如同井喷一般,除了自己课题组发表的几篇外,其他课题组也接连发表了五六篇,加起来一共有十多篇。

    不过,目前许秋和魏兴思课题组的地位还没有被动摇。

    当下,二元单结有机光伏器件的世界纪录,还是之前许秋那篇《自然·能源》报道的idic-4f体系。

    也不是说其他课题组进度太慢,实在是许秋太快了。

    如果不是许秋出面,非富勒烯有机光伏领域每年效率提升的幅度,可能也就是1%、2%的样子,比如,今年10%,明年12%,明年13%,后年14%……

    结果,许秋一出手,只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效率从最开始的10%左右提高到了17%,足足提升了7%。

    从工作量上来看,这个提升差不多是正常四五年的工作量。

    主要还是因为系统的存在,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

    同时,许秋在《焦耳》综述中给出了数条可行的路径,也将让整个领域的研究进程实现了加速。

    一一浏览魏老师发过来的文献,许秋发现其他课题组发表的文章中,部分还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清北大学的臧超军和中科院化学所的卢长军,他们沉寂了许久,终于发出了声音,两个课题组合作,接连发表了一篇am和一篇jacs。

    他们报道了两类聚合物给体材料,其中的佼佼者分别为l2和l6,它们与itic、ieico等基准受体材料相结合,均表现出12%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267%。

    这两种给体材料的结构都是比较新的,d单元统一是bdt,而a单元均为许秋之前都没有见过的结构,dttp和dtbt。

    而且,前者dttp还是一个非对称的结构。

    不得不说,中科院化学所的合成底蕴还是非常强的。

    它们的思路是把d-a共聚物给体材料中的侧链,全部转移到d单元上,而a单元上不保留侧链,从而增加这种给体材料与itic等非富勒烯材料的相容性。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确实是有效的,性能不弱于魏兴思课题组中开发的j系列和h系列材料。

    而且,对方用的受体材料还是itic、ieico标样,就已经能够把效率做到1267%。

    如果采用性能更好的itic、ieico衍生物,比如idic-4f、ieico-4f等等,器件效率甚至有可能超过当下的135%,打破许秋保有的有机光伏二元单结世界记录。

    甚至,他们可能都已经有了相应的器件数据,正在整理文章也说不准。

    不过,许秋并不在意,因为现在这个二元单结的世界纪录只有135%,确实有些低了。

    他现在手里就至少有10个体系的效率比135%高,甚至最高的体系都做到了164%。

    许秋的目标很是明确,那就是继续冲击一篇cns,世界纪录什么的,就算暂时被其他人打破了,他也有自信能够重新再拿回来。

    另外,l2和l6这两个给体材料,许秋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许秋将它们复制到了自己的模拟实验室中,并以此为标样进行合成和优化。

    毕竟,他现在除了对y系列材料的优化,也要找寻与之相适配的给体材料。

    每多一种选择,就多一分突破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