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59 叠层器件再次突破,面试准博士生(万更求订阅)

459 叠层器件再次突破,面试准博士生(万更求订阅)

 许秋点点头:“确定。”

    莫文琳说道:”陈婉清翻牌为梅林,游戏结束,红方胜。”

    陈婉清、韩嘉莹、田晴顿时胯下了脸,一脸惋惜的模样。

    邓虎、邬胜男、段云则露出了笑容。

    果然,段云是那个隐藏的不太明显的奥伯伦。

    陈婉清说道:“哎,许秋你是怎么发现我的……”

    田晴和学妹异口同声的说道:“我还以为你会指认我是梅林呢。”

    许秋哈哈一笑,这可是他凭实力推断出来的,没有开挂,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拯救红队于水火之中,反败为胜。

    毕竟,蓝方有六个人,再加上红方隐藏的奥伯伦,一共有七个未知身份。

    除了明派西维尔、自己和两个明队友外,许秋要从剩下的六个人选出一个真梅林,还是比较考验水平的。

    ……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转眼间又到了周日。

    下午一点二十分,许秋提前来到材一。

    他收到清关公司发来的消息,对方声称运送pcbm的包裹已经送达。

    许秋到门房那边支付了到付的邮费,取到包裹后将pcbm的瓶子取出,传入手套箱中,并随手复制了一份到模拟实验室中。

    然后,他返回办公桌,打开《科学》的草稿文件,继续往里面填补内容。

    不多时,实验室其他的小伙伴们陆陆续续的达到。

    莫文琳朝许秋凑了过来,说道:“今天我们还要做器件吗?这段时间我做了四批叠层器件,但最高效率只做到1535%,比你之前的1531%高了004%,哎……这相当于原地踏步啊,怎么做才能继续提高呢?”

    许秋想了想,建议道:“今天新的pcbm到了,你可以用这批pcbm重新配溶液试一试,说不定器件性能会有所提升。”

    莫文琳应和了一句:“唔……好的,我试试看。”

    目前,模拟实验室中的idic-m/ieico-4f体系叠层器件,效率已经被优化到了1591%,距离16%这一道大关非常的接近。

    但现实中叠层器件的效率迟迟无法突破,即使同步应用了已知的最优条件,还是与模拟实验室中的差距保持在056%左右。

    对此,许秋也有些意外。

    虽然平常现实和模拟实验室的器件性能会有差距,但差距通常在0-03%之间,一般不会超过05%。

    这次有超过05%的差距,许秋倒不认为是莫文琳在实验操作上存在问题的缘故,更倾向于是实验药品的问题。

    因为模拟实验室中的pcbm永远用不完,且操作人员的操作绝对规范,所以药品状态相对比较好。

    而现实中实验室里药品的状态,会随着使用时间变长而变差。

    这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是暴露在空气中的药品,有些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水,甚至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还有一些药品,比如无机盐类、有机单体材料也会受潮、吸水。

    如果是存放在手套箱中的药品,虽然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难以遇到水、氧,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引入各种杂质。

    因为很难保证每一次的实验操作都是完全规范的,总会有操作失误的存在。

    而且,有些时候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过操作失误。

    就像安全措施做的再好,也同样有一定的概率会让别人喜当爹一样。

    另外,实验室里的人数非常多,可能会存在试剂共用的情况。

    谁也不清楚其他人都拿着这个试剂干了什么,试剂有没有被污染过。

    种种原因,导致只剩下的一点点的pcbm中,可能早就被掺入了各种各样的试剂,包括钙钛矿、非富勒烯受体的材料。

    毕竟,手套箱中的刮刀就那么几把,经常有人混着使用,哪怕每次使用前后都用擦镜纸擦拭干净,也总会有上一次药品的残留,久而久之,药品纯度就会下降的非常多。

    这也是为什么像pcbm这种1克、5克大包装的药品,需要先把少量的药品,比如100毫克,转移到小瓶中,再从小瓶中取用的缘故。

    因为一旦小瓶中的药品被污染,可以直接弃用,而如果大瓶全部被污染,那弃用的代价就有些高了。

    说完pcbm的事情后,许秋继续吩咐道:“对了,邬胜男那边的几种新材料也需要你接手一下。”

    “啊——”莫文琳苦着脸说道:“那岂不是又要重新构筑叠层器件的阵列……”

    这段时间她器件没少做,整天被许秋安排的累死累活的,结果还没啥成果,因为无法形成有效的正反馈,所以就有些怠工。

    见状,许秋将电脑屏幕上的《科学》草稿文件,拖动到了最上方,也就是文章标题和作者那一栏。

    “你看这里。”许秋指了指文章的第二位作者。

    见到自己是二作,邬胜男是三作,莫文琳立马兴奋了:“许秋,我去做器件了,孙沃,我,我,我要……做器件,你等我一下,先让我配个溶液。”

    “好啊,你去吧。”孙沃本来已经进入手套箱了,听到莫文琳的呼唤,直接退了出来,他现在比较佛系,反正知道自己大概率出不了什么大成果,打算就划划水,混个毕业证。

    现在孙沃的状态是大方向听吴菲菲指挥,同时,有机光伏那边如果有什么实验安排,他也不争不抢,刚好也能落得个清闲。

    哪怕魏老师日后问起来,也可以辩解:“不是我自己想摸鱼,我都是被逼的啊,是许秋他们太强势了,抢不过他们。”

    模拟实验室中,除了idic-m三元/ieico-4f二元体系外,现在也已经合成出来了包括coi8dfic材料在内的,几种其他课题组开发的近红外非富勒烯材料,并取代掉原有顶电池中的ieico-4f材料,同步进行着叠层器件性能摸索。

    从现在初步的摸索结果来看,几种新体系的器件效率暂时都没有超过原先的ieico-4f体系。

    倒也正常,毕竟构建叠层器件阵列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平常普通的单结器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能一两天就能拿到最优结果,现在的叠层器件可能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把条件做到最优化。

    不过,虽然基于新材料的体系都没有突破原先ieico-4f体系159%的最高纪录,但几种材料也没有太让许秋失望,初步摸索的结果,效率普遍超过了14%。

    最佳的体系,正是许秋之前非常看好的coi8dfic。

    以j4:pcbm:idic-m为底电池,pce10:coi8dfic为顶电池的器件效率,达到了1567%。

    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在器件效率上追上原先ieico-4f体系,大概率只是时间的问题,极有可能可以突破16%。

    说起来,如果许秋把新的四五个叠层体系,每个体系整理一篇文章出来,按照现在最高效率才135%的有机光伏领域,基本上可以吊打。

    这些工作要是放出去,在现在最高135%的有机光伏领域,基本上都是吊打,可以am、jacs、ees、nc轮着发,甚至还能捞到一篇《自然》大子刊。

    不过,许秋并不打算这样做。

    到了许秋现在这个阶段,am之类的工作对他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属于随便发的那种,冲击一篇cns主刊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而且,要是真的去水这么多文章出去,哪怕日后他器件效率做到了16%、17%,估计都不一定发得了cns。

    因为新意被分摊给了其他同类文章。

    除非做的几个体系彼此之间差异性非常的大,或者把器件效率的差距再次给拉开,能做到18%,甚至20%以上。

    另外,就算真的准备把这些工作都“卖”出去,也需要人来完成,做实验,写文章,都需要投入精力。

    现在许秋面临的情况就是手上好的工作,好的想法太多了,但课题组人手又不足。

    学姐马上毕业了,指望不上她,学妹忙着合成ptq系列给体材料,邬胜男那边也有自己的受体合成任务,莫文琳本来在做三元体系,现在被自己拐到叠层器件来了,但她只有一个人,吃不下这么多体系。

    许秋琢磨着,也需要给自己培养一些后备力量了,最好能招一些新人进来。

    明年的话,陈婉清、段云博士毕业,韩嘉莹硕士进来,组里还可以招一个博士,可以接学姐的班。

    但也只能有一个博士,现在组里人数都已经这么多了,再要让魏老师出去“借”名额,也说不过去。

    或许,可以给两位新来的本科生加加担子?

    殷后浪不是准备要出国吗,虽然国外比较看重推荐信,但对于高校来说,文章算是硬通货,可以说文章就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推荐信。

    如果本科发一篇《自然》,基本世界上所有学校都会抢着要。

    事实上,本科能发一篇am一作,只要不是英语太差,可以通过对应的雅思托福gre考试,去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还是比较容易的。

    毕竟,都能发am了,且不说实验方面的能力,单单写文章的能力肯定非常的强。

    哪怕研究领域发生了变化,写文章的能力也会留存下来。

    不过,许秋转念一想,殷后浪、徐心洁,他们才大二,还都是孩子啊。

    要不要摧残他们呢?

    正在这时,魏兴思突然出现了216的门口:“许秋,来我办公室一下。”

    许秋问道:“什么事啊?”

    魏兴思解释道:“有一个东伐大学的硕士生,打算到我们这边读博,我看他发过来的简历还可以,就让他过来聊聊,计划是接陈婉清的班,所以他如果过来的话就归你管,你来一起看看,今天就当做是面试了。”

    “好啊。”许秋眼前一亮,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啊。

    随着组里不断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加上及时维护课题组网站,现在组里的名气已经打了出去。

    魏兴思那边经常能收到一些硕士三年级学生的邮件,表示有意向过来读博。

    申请者全部都是外校的学生,因为本校的直博生,也就是韩嘉莹那一届的,现在都已经确认了导师,想挖墙脚的机会比较小了。

    不过,魏老师之前收到的申请,没有看到一个满意的,因此全部都拒绝了。

    魏兴思当时自认筛选简历的要求“不高”,只有三点。

    首先看文章,要求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一篇sci一区或者二区的文章。

    因为发三四区的文章和一二区文章要求不一样,不说实验工作方面,单单语言方面,三四区文章对语言的要求相对一二区的文章会低很多。

    要是没有发过二区以上文章经验的话,多半还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他们写高档次文章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哪怕有不错的英语水平,也需要消耗很多时间。

    比如孙沃的一篇acsami,光写文章就写了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时间。

    而同样的活交给许秋,可能只需要一周不到的时间,工作效率差了四五倍不止。

    其次,看出身,也就是本科、硕士期间的学校。

    魏兴思觉得至少得有一个是985吧,最好本科是985。

    最后,看英语成绩,要求cet6达到500。

    这也是院系定下的最低标准,要是英语太差,日后改文章的时候会非常痛苦。

    不过,前段时间拒的人太多了,也让魏兴思发现外校的生源,想要同时达成三种条件的难度可能有些高,要是一直保持高要求,结果最终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那就尴尬了。

    于是,魏兴思便把标准降低了,三条达成两条即可。

    这次的候选人,就是只满足其中两个条件的。

    对方来自东伐大学,虽然不是985,但其他方面足够优秀,硕士期间发表过一篇afm综述,一篇acsami,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英语成绩cet更是有600。

    而且,东伐大学和魔都综合大学的材料系合作比较紧密,常年往这边传递不少人才,像组里的吴菲菲就是东伐大学的,魏兴思对来自东伐大学的学生也有天然的好感。

    再加上东伐大学刚好就在魔都,过来比较方便。

    因此,魏老师便让对方周末过来一趟,见面聊一聊。

    值得一提的是,本科到硕士,通常需要考研或保研进入高校,相对比较麻烦,有一定的门槛;

    而硕士到博士,入学反而相对简单一些,通常采用的是考评制度,可能只有面试没有考试,门槛相对比较低一些,属于“好进不好出”。

    像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联系了导师,且导师愿意要你,有很大的概率就能进来。

    院系方面相对比较好说话,唯一硬性的要求是英语cet6成绩,现在一般要在500分以上。

    当然,由于内卷的原因,不少硕士生把读博当做了就业,学校招博士生的标准也正在逐年的提高,也会淘汰一些条件相对比较差的硕士生申请者。

    比如,吴菲菲当时申请硕博连读的时候,发现往年用不完的硕博连读名额,她那一年居然不够用了。

    后来她顺利转博了,有几个本来打算继续读博深造的硕士生被淘汰了,无法转博。

    据吴菲菲说,当时考评的时候,虽然是以面试成绩为标准的,但主要看的就是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来确定最终的名次。

    总的来说,在国内同一所学校,博士最好进,门槛很低,基本只要面试,硕士次之,需要考研/保研,本科最难进,需要高考/保送。

    比如,同样是清北大学的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是含金量最高的。

    也因此,硕士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打算继续做科研,且当下的课题组或者学校比较一般,就会往更高更好的平台跳。

    类似于:211硕士往985博士走,985硕士往c9博士走,c9硕士要么硕博连读,要么可能就出国了。

    如果确定了继续深造的意向,硕士毕业生通常都会提前联系导师。

    因为一旦联系的晚了,好的导师基本上都被抢完了,就像本科生找工作,要是拖到大四下学期,毕业前夕才开始着手找工作,就比较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了。

    而且,如果硕士生读博选择更换学校和课题组,硕士和博士期间专攻的方向大概率不会完全一致,也需要提前进入课题组,给自己和课题组一个缓冲的时间。

    包括熟悉课题组的环境,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学习各种新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前任交接一下工作之类的。

    这算是科研圈的潜规则。

    比如魏兴思组里的陈婉清和段云,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毕业要求,所以魏兴思现在基本上不管他们了。

    不过,也有那种把学生往死里压榨的课题组,导师不到最后一刻,在毕业意见上签字之前,都不会给学生自由。

    七月份毕业,要干活干到六月底才放人走……

    这种就有些过了。

    如果真这么干,学生毕业后,多半会选择和导师老死不相往来,也大概率不会继续做科研了。

    因为已经被“毒打”过了。

    可惜,现状是,这种导师的比例并不算低。

    许秋估摸着,国内至少超过一成。

    就像一颗颗地雷一样,埋藏在各大高校之中。

    ps:课题组的大三本科生是邓虎,港大和pce11材料相关的老师是严虎,因为名字差不多,之前有几次写错了。

    ps2:再次万更,求月票,还差一百多票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