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

此时会议进行到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投票选举。

    最终,以24票支持,20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魔都财经大学与魔都综合大学合并更名为魔都财富大学的决定。

    看完上一期的推文后,许秋觉得相比于这期关于自己的推文,上一期的文章显然更加有“洋葱味”。

    他估摸着自己多半就是被神秘力量选中了,不然洋葱社不太会发布风格如此迥异的两篇文章。

    再联想到包括上次微博热搜、逼乎热榜,背后有神秘力量在推动的概率非常高。

    当然,这些都是许秋的猜测,现在也没有学校方面的人过来和他接洽,具体是什么情况也很难说。

    但至少,这件事情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许秋也就无所谓了。

    能够名利双收,那自然是极好的。

    许秋没有因为洋葱社的推文而乱了心,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终究还是要放在研究上的。

    在寝室吃过中饭后,许秋将垃圾打包好,丢入楼下的垃圾桶,像往常一样前往材一。

    据说之后魔都就要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了,就不能这样随意的丢垃圾了。

    这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种花家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

    大家的目光聚焦于城市建设,对垃圾、污水之类的问题并不重视,能找个地方存放垃圾即可。

    但是,种花家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了,人们很快就发现,城市周边能堆垃圾的地方都堆上了。

    浪费土地不说,还影响环境,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效益,于是就开始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

    典型的方式是在城市远郊区找一个合适的山沟,对山沟做一些防渗之类的处理后就往沟里倒垃圾。

    一般这样的垃圾场有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寿命,但往往十年或者十年多一点就发现这条沟被填满了,然后就会封沟,做绿化或者做其他用途。

    但这种方法事实上只解决了垃圾的存放问题,后期的渗滤液、沼气、不可降解垃圾等都是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

    而且,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一直用垃圾填埋的方法,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的土地都占满。

    要解决城市垃圾的问题,终极办法还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目前,国际上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到极致的国家是霓虹国。

    它们每个住宅小区有几个固定的大型垃圾站。

    垃圾站是用铁丝网围成的屋子,有插销但没有锁,人们需要把自家的垃圾分类装袋后送到回收站。

    生活垃圾、书报之类的小件垃圾要放到各自对应的屋子里。

    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放在屋子外边,且需要提前买垃圾票。

    回收站有专人管理,在将垃圾运走之前,他们还要进行仔细的分类,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

    “垃圾需要分类”这个观念对霓虹国人来说,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不能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话,就会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严重的还会被判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当然,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

    霓虹国的垃圾分类制度也因为太过于复杂和精细,而被很多人诟病,但至少结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国内如果想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话,可以预见的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群体可能还好推行一些。

    最难搞定的应该是像菜场大妈这类群体,她们都已经随意扔垃圾扔了几十年了,想要改变生活方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

    而且,有些大妈还拥有“你和我讲道理,我和你耍无赖”的技能,也比较难以处理。

    来到材一216,许秋和众人打了声招呼。

    课题组的其他小伙伴们,都已经得知了许秋登上洋葱社新闻的事情,不过她们倒是比较淡定。

    毕竟和许秋朝夕相处,都已经习惯了,在看到推文后,她们心里的想法大致是:“这个人怎么和许秋一样厉害呢?哦,原来就是许秋啊。那没事了。”

    许秋在自己的座位前坐下,开始思考今天怎么继续优化叠层器件的性能。

    虽然模拟实验室里已经开始摸索了,但现实中的时间也不能浪费。

    这时,许秋突然想起来周六器件效率突破15%的事情,还没有通知其他人。

    这周六学妹刚好回家了,没有陪他一起做实验;

    魏兴思周六下午倒是一直在218,许秋还去他那边拿了一些新打印出来的文献,同时发现魏老师原来是在办公室用投影仪看美剧,晚饭后魏老师人就不见了;

    吴菲菲学姐在周六下午也来了一趟216,她丢下一个快递,和许秋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而许秋是晚上十点多才拿到1500%的效率数据。

    正当许秋思索怎么把这个结果向大家公布,让大伙儿“开心开心”的时候,熟悉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

    不多时,魏兴思便出现在216的门口,他一见面,便朝着许秋说道:“许秋,昨天叠层器件做的怎么样?”

    昨晚,魏兴思是打算等许秋器件做好后问一下情况的,结果被方光武拉出去喝酒了,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饭局,然后他回了家,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今天上午才想起来,想着给许秋打个电话问一下的,但是没有打通。

    “最高做到了1500%,刚好是整数。”许秋淡定回应道。

    “!”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的朝许秋这边望了过来,行着注目礼。

    莫文琳几乎全程参与了叠层器件的优化过程,她的内心最为感慨:

    大约一个月前,他参照许秋的想法,进行叠层器件的制备,开始只能做到10%左右,现在转眼都已经15%了。

    要知道,有机光伏领域这些年的效率上限,一年都涨不了1%,平均每年上涨差不多05%的样子。

    就这05%,都还是全世界所有相关领域课题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现在短短一年时间过去,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上限都已经从12%,突破到15%了。

    3个百分点的跨越,几乎都是许秋一人的功劳。

    而且,看这个势头,15%都阻挡不住许秋的脚步啊。

    魏兴思也是被惊到了,周五的时候许秋和他说做到了145%,那时候他就在想:“看这个架势,再过一个月,估计效率有机会提高05%,摸到15%的门槛。”

    没想到,这才只过了一天,就突破了。

    本来魏兴思觉得他已经足够高看许秋了,没想到还是把许秋想的太简单了。

    有机光伏领域曾经的效率上涨规律,放在许秋这里,通通不成立。

    或许,下个月就能16%?

    他仿佛真真切切的看到一篇《自然》在向他招手。

    魏兴思这些年大风大浪也经历了不少,虽然内心的活动很是丰富,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失态,不过语气还是略微有些激动,询问道:“器件结构图画好了吗?”

    许秋摇了摇头:“没有来得及画图,我现场用笔画一个吧。”

    刚说完,韩嘉莹就默契的递过来一个实验记录本和一只笔。

    许秋接过纸笔,翻到实验记录本上新的一页,一边绘制器件结构,一边讲解道:“最优体系采用的器件结构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m:i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中间的传输层分别为氧化锌、m-pedot……”

    随后,许秋又复述了一遍之前想到的叠层器件进一步优化方法:“接下来优化的方向,主要是材料方面,我打算同步使用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包括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coi8dfic……”

    魏兴思连连点头,本来他还想提些建议的,但想了半天,好像没什么可以补充的,许秋的优化路线和逻辑都非常的顺畅。

    于是,魏兴思也没有强行给许秋增加难度,说道:“可以,就按照现在的思路进行……对了,coi8dfic材料,最好还是我们自己合成,或者找找看有没有购买的渠道。”

    其实,以现在魏兴思的影响力,找李丹课题组要一些coi8dfic材料多半是能要到的,但拿人的手短,代价就是文章要挂对方的名字,而如果是自己合成或者购买商业化的材料就不需要挂名,只需要引用对应的文献即可。

    “我明白,”许秋补充道:“coi8dfic估计买不到,这种材料才刚刚出来,而且比较小众,需要我们自己合成。”

    “嗯……”魏兴思想了想,说道:“这样吧,邬胜男,你帮忙合成一下coi8dfic,可以吗?”

    “好的,没问题。”邬胜男答应的非常快。

    许秋现在还不清楚coi8dfic到底好不好用,模拟实验室那边还在合成,没有拿到材料,如果最终结果并不好,就会浪费邬胜男不少的时间。

    不过,既然博后学姐都没有异议,那他也没有必要反对。

    而邬胜男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有一篇cns二作或三作的机会摆在她的面前,要不要珍惜?当然要啊。

    许秋上一篇《自然·能源》,她因为贡献不足,只混了一个四作,如果这篇贡献足够,混个二作那就非常的爽了。

    对于cns这种顶刊来说,即使是二作也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像其他期刊一般不怎么会提到二作,但一篇《自然》二作,拿出去也是有一定牌面的。

    目前叠层的工作,莫文琳的贡献不小,她现在做的就是和莫文琳去争这个二作。

    ps:八千字更新,摆碗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