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思路,利用刮涂法制备柔性、半透明、全溶液加工的器件,三个体系中效率最高的是仅有51%,距离7%、8%还有较大的差距。
  确实任重而道远啊,这有点类似一个数学现象:“095的十次方约等于059”。
  涉及到多步加工工艺的时候,哪怕每一步都做到非常好最终叠加下来,也可能是不及格更何况柔性、半透明、刮涂、全溶液加工的方法,很多工艺都没办法做到最好。
  当然,在起步阶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慢慢来喽。
  不过,这个工作的优先级相对靠后一些,先把破世界纪录的那个工作给发表了,稳拿一篇am再说。
  和学姐、学妹又闲聊了一会儿,许秋开始撰写文章,关于和两个体系的,拟投am。
  虽然现实中工作还没有开始进展,但文章可以先写起来,这就是不需要开发新材料的文章的“优点”,用做核磁、元素分析、循环伏安法测能级等一系列基础表征,直接在材料名称后面引用其被首次合成出来的几篇文献即可。
  首先是文章正文的架构,许秋通过规划图片内容的方式,进行规划。
  第一张图,pce10、ieico-4f、fn-4f三种材料的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以及能级结构。
  这个算是常规开局,基本上大多数有机光伏领域的文章都会把这些放在最前面,刚好abc三张图片合一。
  第二张图,光源giwaxs,电镜tem、afm之类有关形貌学上的表征都不用放,甚至也不用测试,因为这个不是文章的重点。
  许秋打算直接放最佳的器件性能,包括器件结构图、j-v曲线,eqe曲线,同样是abc三张图片合一。
  第三张图,直接放两组照片,一组是半透明器件本身的照片,另一组把魔都综合大学的彩色logo打印出来,然后把半透明器件放在彩色logo上进行拍照。
  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出叠加了半透明器件位置的图像和未叠加位置图像的区别,另一方面还可以顺带宣传一波母校。
  这也是许秋在阅读文献中获得的灵感,他之前就看到过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卢长军课题组发表的文章,对方拍的照片中带着iccas的文字标识,是那种一张纸上斜着打印了一排排的“iccas”,还是黑白的,看起来比较弱鸡。
  许秋这次直接上彩图logo,逼格更高一些。
  第四张图,许秋打算给“自己”增加点工作量,深入研究体系,在不同电极厚度下器件的效率和对应的avt数值。
  厚度值决定分别选择10、12、14、16、18、20、100纳米,其中100纳米作为正常器件,也就是标样进行参比,其他的薄层电极厚度都是包含1纳米金在内的。
  这里可以列一张表,用表格的形式详细列举出不同电极厚度下,pce、avt等数据的变化情况。
  第五张图……许秋发现实在没什么可做的实验了。
  只有四张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文章就显得稍微有些单薄。
  于是,他决定搞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出来,这也是之前看其他人文献时得到的灵感。
  正常器件测试的时候都是从玻璃/ito这一测打光测试,半透明器件的常规测试方法也是一样,从透明玻璃一侧打光。
  许秋打算另外测试一组从半透明电极那一侧打光的器件性能数据。
  可以预见的是,器件效率肯定是会变低的,因为光在到达有效层前就会被半透明电极先吸收一小半。
  而效率的衰减绝大多数来自于这项吸收损失,因此衰减的幅度基本上约等于一减去半透明电极的avt。
  反正测试一下也花不了太多的功夫,就能多一张图,何乐而不为呢。
  下午两点多,莫文琳完成了器件制备的前几道工序,将基片传送到蒸镀手套箱中,然后进入办公室,说道:
  “许秋,你的两种体系,我每组都用最优条件做了两组转速,每组转速两片,一共八片器件,就差最后的蒸镀了。”
  “好,我等下来教你怎么蒸镀半透明器件。”许秋点点头,穿上实验服,进入里间实验室。
  ps:今天万更结束。要过年了,有点点忙,尽量保证更新吧,能爆发就爆发,不能爆发就每天保底两更6k字。
  ps2:这个月到现在十天更新了8w字,平均下来一天就是8k,相当于加更了2w字,所以要个月票、推荐票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