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388 哇,世界纪录又被我打破了呢(求订阅)

388 哇,世界纪录又被我打破了呢(求订阅)

只要面子,没有里子”差不多,就比如50%的avt配上1%的pce,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光伏器件最终还是得回归到效率的比拼上。

    目前,性能最好的一个工作是基于pce10:pcbm的半透明器件,效率只有7%,avt也只有25%,他们采用的电极是薄层的10纳米银电极。

    正式实验的时候,许秋尝试了三种薄层电极,分别是常用的金、银、铝,以pce10:ieico-4f和pce10:fnic-4f两个体系作为标样,制备了不同厚度金属电极的器件,从5纳米到正常的100纳米不等。

    最终的结果,以pce10:ieico-4f体系为例。

    电极厚度在100纳米条件下,金、银、铝电极,器件最高效率分别为123%、124%和125%,三种电极的器件效率相当。此时器件的avt约为0,即器件几乎完全不透过可见光。

    50纳米条件下,最高效率分别为120%、121%和120%,三种电极的器件效率仍然相当。此时器件的avt同样约为0。

    30纳米条件下,最高效率分别为108%、110%和62%,三种电极的器件效率产生分化,其中金、银作为电极的器件,效率衰减不明显,而铝作为电极的器件,效率衰减比较严重。此时器件的avt达到了5%-10%,可见光有部分可以透过,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器件背后的东西。

    20纳米条件下,最高效率分别为94%、102%和0%,金、银作为电极的器件,效率衰减仍不明显,而铝作为电极的器件,已经断路。此时器件的avt达到了10%-20%,可见光有部分可以透过,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器件背后的东西。

    10纳米条件下,最高效率分别为80%、90%和0%,金、银作为电极的器件,也开始发生分化,银电极的器件效率更高。此时器件的avt达到了20%-40%,可见光有较大的一部分可以透过,可以较为清楚的看到器件背后的东西。

    5纳米条件下,最高效率分别为53%、12%和0%,金电极器件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器件效率,而银电极器件效率直接跳水,接近于断路。此时器件的avt达到了30%-45%,可见光有较大的一部分可以透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器件背后的东西。

    另外,电极厚度降低的过程中,器件的效率衰减主要是因为短路电流密度降低所致,开路电压、填充因子两项参数几乎保持不变。

    针对这些实验现象:

    小学生的水平,能够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哇,世界纪录又被我打破了呢。

    这也很正常,以许秋现在手中拥有的资源,不选择某个细分领域也就罢了,一旦选择了某个领域,那也就标志着这个细分领域的世界纪录就要易主了。

    毕竟,他现在已经暂时成为有机光伏这个大领域的领路人。

    中学生的水平,可以稍微往深想一想。

    制备半透明器件,铝电极就是个垃圾,电极还没等达到半透明呢,器件就已经扑街了。

    大学生的水平,再往深想一想。

    当前的体系选用银电极比较好,在10-20纳米比较合适的区间内,器件性能都是最佳的那一个,这或许和他是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材料有关。

    硕士生的水平,再再再往深想一想。

    金电极在5纳米的厚度下,性能反超了银,这说明金属电极能否在薄层状态下导电,密度可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因为金的密度是1932克每立方厘米,银的密度是1049克每立方厘米,而铝只有270克每立方厘米。

    金属导电的实质,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形成“电子气”来传导电子,这里导电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金属原子之间要连续,不能有太多的缺漏。

    在金属膜比较厚的时候,密度小一些也无所谓,反正可以近似实现紧密堆积,就算偶尔有缺陷,旁边也有其他的金属原子兄弟可以代为传递;

    而当金属层比较薄的时候,密度小的金属材料在蒸镀时,就会更容易出现不均匀、不致密的现象,这时产生了缺陷,结果旁边没有金属原子兄弟帮忙了,那导致无法顺畅的传导电子,从而造成断路。

    博士生的水平,还能再再往深想一想。

    相较于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半透明金属电极造成器件性能损失的一个主要来源,是电极导电率的下降,直接影响电极收集电荷的能力,从而造成短路电流密度的降低,最终导致器件效率的衰减。

    但还有另外一个性能损失的来源,那就是来自不透明金属电极的二次反射光会变少。

    这个该怎么理解呢?

    当太阳光入射一个光伏器件表面后,有一部分光会直接反射、散射损失掉,有一部分会转化为热能损失掉,在这之后的太阳光会到达有效层。

    有一部分到达有效层的光会被有效层吸收,形成激子,之后拆分输运,形成电流,而还有一部分则会穿过有效层,到达顶电极的位置。

    假如顶电极是100纳米厚的金、银、铝,也就是不透光的,因为金属会反射光,就会让这一部分透过有效层的光重新回到有效层,也就是所谓的“二次反射”,同样会对器件效率造成一定的贡献。

    而现在金属电极变得半透明了,这部分光就会部分发生“二次反射”,部分穿过金属电极损失掉。

    到了许秋的水平,他将上述这些整合了起来,想到了一种多层的薄层电极结构。

    这种薄层金属的结构,是先蒸镀一层薄薄的相对比较致密的金,比如一纳米厚度,然后再往上蒸镀导电性能更好的银,比如10-20纳米。

    这样的结构,可以产生的预期效果就是:

    超薄的金层提供了致密的成核中心,从而降低银膜向传输层和有效层中的渗透厚度,提高银膜在低厚度下的均匀性,保证连续银膜的形成,从而得到兼具高透射率和低电阻的薄层金属电极。

    当然,分析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何,还是得用实践来证明一切。

    ps:今天万字三更,第二更、第三更分别在7、1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