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墙之上,许寒些许感悟,继续跟着向前走着。
整个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年。
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
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刚才众人登上城楼的位置就是西平台北门锁钥,随后就走到了北一楼。
停留在北一楼,大家稍微休憩了一会儿,继续向前走着,打量着四周的景色。
位于关城南、北两峰上,南、北各有4座敌楼,也是是最早开放游览的地段。
两峰相对高差大、坡度陡,敌楼由低处向高处依次峙立,南北遥相呼应。从
关城到南四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27米,平均每6米即上升1米。
三楼与四楼之间,山势陡峭,城墙逶迤约500米,最险要处坡度达70度。
从关城到北四楼,城墙长7675米,高度上升155米,比南峰距离长,但较南峰平缓。
过第三楼呈马鞍形,先下到鞍座部再往上登第四楼,此段有100余级台阶。
这8座敌楼与敌楼之间的长城于20世纪50年代修复。北峰4座敌楼本为两层,只恢复了3座,第三座的上层未恢复;南峰第一、二座的上层也未恢复,南三楼上原有铺舍,柱基依在,未复原。
每座楼原来都有记载修筑经过的题名石碑,已无存,只留碑座。有的敌楼券门的门枢臼和放门杠的孔眼依稀可见。
顺着向北走,还没有到达北二楼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座威风凛凛的石像,众人纷纷上前进行围观,仔细看了文字介绍,这才明知道,面前的石像,居然是袁崇焕。
这位被冤杀的英雄好汉,就是汉族最后的保护神,经历了时间的证明,这位曾经的英雄名气,在如今也是越来越大了。
大家瞻仰了一下,又是共同探讨了一下关于明朝灭亡的缘由。
最后归结于党争二字,初期可能是因为政治意见不合,大家互相看不惯,这才互相攻击。
可是到了后期,大家互相就是因为你同意,所以我反对的党同伐异了。
要知道当初立下了叛乱之功的王阳明都是被打发到了金陵去养老了。
只不过是因为跟杨廷和不对付,并不是一个团体的缘故。
直到后来的崇祯一上台就被文官集团忽悠,直接将压制文官集团的魏忠贤给灭掉了。
虽说魏忠贤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至少是帝王平衡之道,用于压制文官权利过大的工具。
可是崇祯自废武功,好不容易找到了最后的依靠袁崇焕,最后却是中了文官和敌国的离间计和反间计,直接凌迟了袁崇焕。
一个国家的灭亡怪罪到一个人或者是因为一个人的决策有失公允,但是不可否认,有了袁崇焕,至少不会那么快就大结局了。
曾经的过往历史,总说是可以作为经验教训的,但是实际的情况确实不断重复犯错。
历史的不断重复,总是觉得可以避免,只是在于决策的人士足够聪明的前提之下,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不一样。
所以大部分的结局都是以失败的结果告终,似乎人们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