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扬威军才成军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刘琦的舍得投资,肉食和训练相结合,所以说扬威军中的大多数士卒身体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一批参加的士卒约有一千人左右,都奔走飞快。很快,这千人就组成了一条长龙。
可以看得出这群士卒中采取的战略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事保持自己的节奏速度,不管其他人;也有是找准一个目标,跟着这个人再跑;还有的士卒先从最开始就选择领跑等等。
刘琦、甘宁等人也没有在意这些过程,他们在乎的是结果——挑选能够完成选拔的士卒。
甘宁骑在的卢马上,来回巡视着这条长龙。而作为军侯的冯平,此番也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在最前面引导着队伍。
甘宁全权策划这次的选拔确实费了不少的心血,为了防止中途出现什么意外,他还特意在每隔一段路程就安排了几名士卒和医者。
至于刘琦,在开始训完话后就没有再向甘宁一样去跟着观看巡视选拔,虽然刘琦的心中也想第一时间知道结果。但是他作为一名上位者,已经将此事全权交给甘宁来办了,所以就算他心中再想知道结果也不会去现场盯着,因为那样或许会给一些人传达出错误的信息,那就是会让人误以为甘宁不受他的信任。
也许是刘琦自己想多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谨慎小心总是好的免得被人揣测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结果。刘琦的心中如是想着,回到帐篷中随手拿起水镜先生司马徽送的那本《韩非子》又看了起来。
这是他可以培养的一个习惯,每当闲来无事或是心不静的时候就会看书,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并没有多少,他最能倚仗的知道会发生的事也会随着他的蝴蝶效应而渐渐变得没有效果,因此他只能够多读书。
刘琦手捧着《韩非子》看的入神,震天的战鼓声和呐喊声他也渐渐听不见了。他越读这几本书越感到这其中的博大精深,再加上这段时间刘琦与蒯家蒯良的通信频繁也让他受益匪浅。
虽然与蒯良的书信往来是由法正提出来的计策,但是刘琦也趁机为了不少书中的不解之处。而蒯良不愧是荆州有名的智者,对于刘琦通书信这样一个隐约透露出招揽拉拢之意的行为装傻般视而不见。不过对于刘琦真正提出的不解还是尽自己的能力和见解进行了回答,即使蒯良的有些观点见解刘琦不是很认同,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刘琦也从其中借鉴学习了很多知识。
或许蒯良的这一行为是向刘琦卖一个好,但是刘琦也并不在意,他在乎的只是能否从这其中学习到什么。至于蒯家对他的态度,实际上就目前来说蒯家是不会真正站队刘琦的。甚至就算刘琦继承父亲刘表的位置,当上了荆州牧、镇南将军,蒯家也不一定会投靠刘琦。毕竟在蒯家的位置来说,当曹操率军南侵之时,它是很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