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该如何是好。
太后顿时变色。赵丰委屈地站起身来,左右看了一眼,摇头叹气,似乎也要走。
李参民圆目紧瞪,咆哮道:“放肆!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真要谋反不成?”
太后吼道:“来人、来人!把这犯上作乱的小子给我拿下!若是谁护驾有功,哀家封官加爵,重重赏赐!”
众人犹如在凝结的空气中,半晌,并无一人搭话。
太后气得几乎要顶不住头上沉重的凤冠,然而平日里那些喋喋不休的大臣们此刻噤若寒蝉,既然人说话也没人走。
赵丰痛心疾首地站起身来,甩了一下袖子,叹道:“母后!朕早就劝过你,做那些事是要有报应的,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你自己跟卢卿解释吧!”
说罢愁眉苦脸地从正门翩然离去。
太后暴怒道:“没用的东西!哀家真是养了一个废物!皇帝!你给哀家回来!”
不少大臣目瞪口呆地见到赵丰离开,现在之势,俨然黑白分明。卢玠持剑上朝,离开与不离开已不是一时安危的问题,而是应了那句“择木而栖”的道理,太后与卢府势如水火,离开与不走的人俨然成了两股阵营,事关今后的选择。
赵丰走了,虽然丢脸些,但也意味着,当今皇帝站在了卢家的一头。
不少人也动了心思,毕竟太后和李家并非正统,他们许多人都是读书人,受儒家传统观念熏陶,是要跟随君王的。
于是片刻之间,好几位臣子辞别太后,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不仅是为自己的人身安危考虑,更是为今后的仕途考虑。
太后眼见着自己势单力薄,心中的恼怒与急躁俨然到了几点。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避祸的辟祸,出走的出走,大殿里除了太后和李家的人,变得空空荡荡。
李参民赤手空拳,却仍然精神井然,并未有丝毫后退之意。相比之下,他的二儿子李晏辰却显得有些畏手畏脚,大有打退堂鼓之势,但碍于父亲李参民在此,并不敢轻举妄动。
卢玠泠泠之目扫了一眼在场的十几人,道:“都走干净了?”
剩下几人也是左右为难,其中有一人为太史令,专门负责修订史章。那人是个轻年俊才,却并没有落跑之意,只是恭恭敬敬言道:“世子,臣是陛下亲典的太史令,若是臣这一走,恐怕史书今后无法书写。”
卢玠面色清冷地点点头,一步一步地逼向太后。长剑寒芒隔着三尺远都能感受得到,太后急中大喊道:“卢玠!太史令在此,你还敢胡乱作为?太史令!给哀家记!哀家要让他遗臭万年!”
卢玠仍无一丝波澜,单手一挥,锋利的剑尖直直钉在太后的凤珠上。
孙常者的父亲孙伯才也不曾走,李参民被沧溟牢牢制住,急中之下,冲着孙伯才大喊道:“孙伯才,你还在那里愣着作什么!太后有难,快快前来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