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南端,苔原与针叶林的分界线附近,正行进着一支队伍。
在极寒之地,也有温带地区没有的好处,由于气温极低,地上厚厚的积雪很快就会冻上,看似有一米厚的积雪,踩上去后能够陷下去的最多只有一尺,在最冷的一二月份恐怕还不到,在这样的雪地里,人类行走依然有些不便,但对于动物来说却形同平常。
泰梅尔半岛中部,海拔很低,到处是冻得结实的沼泽地和高低起伏的小丘,像这样的地方,作为人类来讲,若人数不多,背着一些食物还是能生存下去的,因为一旁就是泰加林,可以生火,假若纯粹在苔原上,还是在太原深处,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生存下来的希望都不大。
泰加林里,以及海边,才是生物最多的地方,泰加林里有北极狼、北极狐、驯鹿,海边有北极熊、海象、海豹。
但作为人类来讲,沿着海边行进实在太过复杂,而穿越泰加林又极为不便,于是在苔原与泰加林的交接处便成了他们的选择。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泰梅尔半岛一次性有这么多人穿行在这里。
大约有千人左右,一色的服装,大多数人都坐在用雅库特马拉着的爬犁上,少数人骑着一种比雅库特马略大一些的马匹跟在爬犁两侧。
霜狼骑兵。
这是大夏国设在雅库茨克、安加拉(后世伊尔库茨克)骑兵学校所出骑兵的正式名称,这个名称一般人想不出来,只有在后世玩过游戏的尼堪知道,自然也是由他命名的。
这支骑兵队伍在泰梅尔半岛,自然来自雅库茨克,与雅库茨克相比,这里的气温还高一些,这些骑兵自然完全不畏惧寒冷。
雅库茨克霜狼骑兵团,在雅库茨克那样的地方,本身就人烟稀少,也不大可能训练出太多骑兵,能常年保持着一个团的规模就不错了。
当然了,在安加拉,还有一个安加拉团,在坚昆城对面的坎斯克,还要一个坎斯克团。
这三个团加起来才是一个骑兵旅,霜狼骑兵旅。
是的,雅库茨克旅是从雅库茨克出发的,他们有整整一千人。
骑兵大多来自雅库特人、埃文基人,他们都穿着两件大衣,里面是呢绒大衣,外面则是一件特殊的大衣式棉甲,像如此寒冷的地方,若还是将冰冷的金属甲面穿在外面,当在极冷的冬日用手一摸,十有八九手会粘在甲面上,想要让他们脱离可不容易。
于是,一种糅合了棉花、蚕丝、铁丝的特殊棉甲就应运而生,他们的表面还是棉布,但里面却别有洞天,穿在呢绒大衣外面后不仅能有效防护砍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铅子的射击。
这样的长款棉甲自然造价不菲,当然了,能够穿这样棉甲的霜狼骑兵也不多。
头盔也是如此,无非是将铁板包裹在棉甲里面。
一色的鹿皮手套,鹿皮长靴,作为大大方方的军人,自然不用像张七他们一样遮遮掩掩,大量使用树脂、鱼胶、鹿筋,少量使用沥青提取物制成的鞋底,鞋底还安装着钉套。
有了这样的棉甲,铜盾就不需要了,但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装填铅弹也十分不便,于是,一种在猛虎骑三连发骑枪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五连发骑枪便应运而生。
无论是三连发还是五连发,都是弗朗机式,也就是装填铅弹、火药的部分可以快速装卸的,这个部分也叫子铳,重达三斤,整杆骑枪重达十二斤,每名霜狼骑兵需要携带两个备用子铳,以及一个若是在主动防御的情形下慢慢装填的弹药袋,这样算起来,与骑枪相关的分量就有二十五斤。
一把骑刀,一把短刀。
别小看这把短刀,它倒是典型的阿拉伯式,刀身的弧形向内卷曲,实际上是一把用来战斗、砍树两便的短刀。
一把军工铲,这把军工铲的主要作用不是挖掘壕沟,而是挖掘积雪,让积雪下面的苔藓、干草露出来,在这极寒之地,若是完全依靠马匹自己翻动积雪去吃下面的苔藓或干草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下面的积雪冻得太严实了。
马匹方面,战马是用来自亚洲大陆战马中最靠北的乞尔吉斯大马,实际上就是来自坎斯克盆地的大马与最耐寒的雅库特马(它们能抗住雅库茨克零下五十度的极寒)杂交而成,接近二十年控制雅库茨克后,大夏国终于拥有了几千匹这样的杂交大马,既耐极寒,又比雅库特马高大一些,他们的名字就叫泰加马。
而拉着一个班骑兵爬犁的马匹还是低矮、有着厚厚皮毛的雅库特马,雅库特马能够骑行,但作为战马就太挫了。
但无论是泰加马还是雅库特马,抑或是蒙古马,都不像在森林部族中普遍使用的驯鹿,它们不挑食,干草、苔藓都冷食用,但驯鹿则是非苔藓不可。
若是在贝加尔湖一线附近,大夏国每隔一段距离都有据点,那里储藏有牲畜们普遍喜欢的黑麦杆碎料,但在极北之地就不行了,又不能携带大量的碎料、豆料,便只能依靠骑兵们的工兵铲了。
对于骑兵们来说,他们携带有粮食,加上打猎,倒是比牲畜们便捷得多。
若是到了海边,他们的食物就更丰富了,届时,大量的海豹、海象可以食用。
他们的目的地确实是海边。
叶尼塞湾,叶尼塞河汇入大海的地方。
抵近叶尼塞湾后,他们会南下大夏国在西伯利亚最北的矿场——纳尔赫特,哪里有西伯利亚最大的铜矿产区,当然了,以大夏国当下的水平,根本不需要在如此寒冷的地方采矿,他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在尽量靠北的地方聚集人口。
纳尔赫特,自然也成为了大夏国流放罪犯的上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