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万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卢象升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肤色白皙,表面看上去人很瘦,但他生就两只粗壮的臂膀,膂力过人。
天启二年(1622年),卢象升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任员外郎,累迁为大名知府。如果是在治世,卢象升会像大多数文臣一样在政坛沉浮,籍籍无名。但身逢乱世,卢象升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端。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宁远—锦州)防线,借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在京师一带大肆劫掠,史称“己巳之变”。
这一次,卢象升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从未感觉文官是如此的无力。卢象升在大名府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卢象升想要带兵入京勤王,但大名府寥寥两千军兵,刨除守城的人马,卢象升提调不了多少人。最终卢象升下令就地招募兵卒。
这下子整个大名府都震动了。手下幕僚建言:“大人此举万万不可,私自招兵,恐致造反之名。”
卢象升摇了摇头:“国家正在用人之际,我岂能因一己之私而置社稷于不顾。”
卢象升很快就招募了一万人马,入京护卫。卢象升带领的这支人马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没有什么战斗力。上战场没有多久,就被后金杀了一个丢盔卸甲,马仰人翻。卢象升很快发现自己就快成光杆司令了。不过还好,卢象升天生神力,且武艺超群,他左冲右突,奋力拼杀,最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虽然人马被杀散了,但他一介文职,敢于带兵勤王,这让崇祯皇帝很感动。后金退兵之后,崇祯立刻下旨,加封卢象升为右参政。
卢象升经过上一次带兵,发现这兵光是多没有太大的用处,两军交锋,全凭士气与杀敌的本领。后金的军兵敢杀敢拼,且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一个后金的军卒能斩杀三到四名大明的军兵。而后金将官的战斗力同样强于大明的将官。这倒不是说大明的将官大都不敢与后金的将官交战,而是这些将官领兵的水平太低。大明与后金屡屡交战,都不知道后金军在哪里。后金军经常出其不意攻击大明的军队,且总是以优势兵力将大明的军队各个击破。
另外,大明军队的火器相对于后金要先进,故此大明的军兵养成了依靠火枪火炮进行防守的习惯。面对灵活机动的后金骑兵,基本束手无策。卢象升看到这一切,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人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想打胜仗,这带兵的将领必须通晓兵法,懂得治军。卢象升开始研习兵书战策,研究战阵。虽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没有兵,只有光杆司令也是不行的。
卢象升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并开始继续招兵。很快,卢象升招募了三万多人,并亲自操练,史称“天雄军”。由于卢象升治军有功,崇祯四年升任直隶省按察使。
崇祯六年,闯王高迎祥带兵越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前锋的李自成已经快要摸到房山一带。就在此时,卢象升的天雄军从大名府出兵,向着驻扎临城西山的高迎祥发动猛攻。
高迎祥在西山正等待李自成的捷报,不想却等到了卢象升的官军。
高迎祥不认识卢象升,他问手下众人:“这卢象升何许人也?”
有人禀告:“此人乃直隶省按察使。”
高迎祥手捻胡须,哈哈大笑:“原来是个书生。他能打得了什么仗?传我将令,随我出征。”
高迎祥带着兵丁一声炮响杀出西山。两阵对圆,双方也不答话,直接就干上了。等到高迎祥见到卢象升,心中更是冷笑。卢象升一身银色盔甲,外披白袍,身材很高,但很瘦削,不像高迎祥长得人高马大,身材魁梧。不过,卢象升手中擎着一杆合扇板门刀,这让高迎祥有些纳闷。这刀这么大,是不是木头做的。要不这卢书生能拿得动吗?
高迎祥一声呐喊,举刀就奔卢象升杀来。按高迎祥的意思,我这一刀就能将你劈于马下。就在高迎祥的大刀就要挨到卢象升的头顶,再看卢象升一声怒吼,手中合扇板门刀迎着高迎祥的大刀就兜了过去。
只听空中“当”的一声巨响,高迎祥手中的大刀好悬没有撒了手。高迎祥直觉两臂发麻,虎口发酸,胯下战马被震得倒退好几步。
卢象升也觉得两臂有些发沉。
高迎祥大吃一惊:“好大的气力。”高迎祥自出世以来,就以膂力过人而被世人称道。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一个瘦弱的书生竟有如此气力。高迎祥不知道这位他口口声声称呼的卢书生实际上是个卢阎王。
高迎祥有些发怵,但当着这么多人,自己可不能表现出来。他大喝一声:“再来!”说着与卢象升二马错镫,又杀在一处。
高迎祥还有勇力交战,但手下的起义军却没有他这样的斗志。高迎祥手下还有不少其他起义军的首领,这些首领的称号千奇百怪,队伍也比较庞杂。他们队伍的数量不一,指挥也不统一。说白了,打群架可以,但打仗差远了。
相比起义军,天雄军编制统一,从上到下调度一致。他们或前或后,或起或伏都整齐有序。两军一交手,天雄军的藤牌手在前抵挡起义军的攻势,中间有长枪手和梭镖手进行攻击,后面有弓弩手、火枪手进行远程射击。再有四千骑兵两翼包抄,来回突击。不到两个时辰,起义军就被打得纷纷败逃,溃不成军。
高迎祥见根本打不过卢象升,只得败逃。起义军躲入西山,闭门不出。卢象升一连几天叫战,高迎祥就是不出来。卢象升一时之间有些束手无策。
游击将军董维坤建议道:“卢大人,末将不才,愿带一支人马绕路进入西山。我们以信炮为号,里应外合,剿灭乱贼。”
卢象升摇了摇头:“你孤军深入,恐怕有去无回。”
董维坤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