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第一时间来不及去跟李健说话,而是上下打量起来了李沮。
李沮身上有着一种北地汉子的粗犷,眉眼之中尽是忠厚。
“李沮将军你族籍何处?”
“回卫将军,末将族籍原本在西河郡,但是在将军与骠骑将军收服河套之后,便将家族迁至祖籍云中郡云中城。”
听到李沮的回答,张远才稍作放心。
他现在听到个姓李的都会觉得跟陇西李氏有关。
张远觉得一个姓氏出名人的几率,绝对是跟那个姓氏有多少人挂钩的。
姓李的人多,总是给张远造成一种到处都是姓李的假象。
“原来是云中人,我说怎么一看就是北方的汉子。
我平时偶尔听到有人夸赞你勇武,这次陛下准我点将,这才挑了你。
你我虽然之前未曾见过面,希望你我之间不要有隔阂。”
“末将得知消息之后,一直在家中思虑该如何报答卫将军提携之恩。
家中大人告诫末将,只有在战场之上杀更多的匈奴人才是报恩的方式。
我云中李氏自赵武灵王之时,便入驻云中城与匈奴楼烦王所部征战。
高祖皇帝建立大汉之初,我大汉疲弱,无奈之下只得割舍了河套,我李氏被迫南迁。
之前听闻将军与大司马要征战楼烦王,末将一身热血喷涌却无出战之机会。
眼下卫将军给末将一战的机会,末将一定不辜负卫将军的恩情,在战场上尊吾父之嘱托,铭记先祖之英魂,誓与匈奴不死不休!”
张远没想到李沮是这么一个能说的人。
这是憋屈了多久啊。
张远顿时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李沮说的肯定不是假的。
大汉这些名将的家族大都在边郡,为的就是稳定民心,另外最有血性之人皆在北方边郡。
征兵有天然的优势。
大多数人与胡人有天生的仇恨。
像李沮这样与匈奴有百年仇恨的家族不在少数。
“好,本将军相信你。
可本将军从陛下那里把你要过来,可不只是为了让你在战场上拼杀的。
为帅者统将,为将者统兵。
为将者应临阵能致胜,不使将士枉死。
这些你包括李健还有薛仁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哈哈哈,卫将军这是在教训下属吗?”
张远话音刚落,一阵爽朗的笑声就从外面传来,然后就看见张次公走了进来。
“岸头侯许久不见。”
“末将拜见卫将军。”
张次公地位本就不比张远低多少,自然比其他人要从容许多。
“此次恐怕要委屈岸头侯在我麾下了。”
张远给自己这个本家人打了个哈哈,想要看看他的态度。
“卫将军说笑了,若是没有大司马跟卫将军,末将恐怕还在边郡统兵,这辈子能不能回长安还是两说,更别说现在做个侯爷,整日美酒美女作陪。
卫将军看的起末将,点了末将的名字,末将自然要为卫将军效力。
反正卫将军让末将向东,末将绝对不往其他方向跑。”
“好,有岸头侯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此次出征首功必定是岸头侯你的!”
“那就多谢卫将军赏识了。”
张远说过其他三人要学的还有很多,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张次公。
但是张次公那不拘礼法的性子不能学,往后张次公也是栽到了这上面。
一个人能在官府的清剿之下存活下来,最后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的将军,现在更是位列侯爵。
说张远还有卫青是从一个奴隶爬上来的已经是奇迹了。
但是从一个江洋大盗爬上来这也是另外一种奇迹,虽然没有奴隶发家那么励志,可那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值得别人学习。
张远说会给张次公首功,还有另外一层意味,这场战役,先锋必定是张次公的跑不脱了。
李健薛仁当先锋,张远怕这两货被宰了。
至于李沮虽然现在嘴巴说的厉害,但是真本事还没看见。
也就只有张次公可以拿出来献祭一下,即便让他获得了大功劳也无所谓,该是他的就是他的。
“人都到齐了,那么卫将军府长史便要定下来。
本将军觉得期门仆射李健最为合适。”
李健从跟李沮一起进来之后就没跟张远搭过话,现在突然被张远委以重任,整个人有些不太适应,四下看着周围三个人。
张远也在打量着其他人的模样,但是张次公根本就不在意这个职位,他要的是能上阵杀敌获取战功。
至于李沮知道在这里自己跟张远关系最不好,本来就没想着这位置能落在自己身上。
唯一不满的就是薛仁了。
“将军,您不是说末将与李健将军的位置再说么?”
“我说了啊,你为偏将。
李健是再说,现在不是说了么。”
薛仁突然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
不过也不敢跟张远顶嘴,张远的厉害他可是体会过的。
许多年前那鞭刑,薛仁到现在都忘不了。
“就这样,李健为卫将军府长史,府内一切公务交由李健处理。
这三日内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点齐人员,五万人五名校尉统军外加五名军司马,让他们领兵停在池阳城外然后来见我。
另外物资一定要带齐,五万骑兵,期门军与羽林军将原有的装备全部带上。
其余骑兵每人身着甲胄这是最起码的,随身携带弓弩环首刀,每人配备三根长矛。”
“长矛?”
张次公直接就发出了反问。
“对,三根长矛。”
“可是这会极大增加我军的负重。”
“我自有用意。”
看到张远如此坚持,张次公不再说话了。
“李健你直接去中军府讨要便是,现在一起以骑兵的需求为主。
粮食只需要带够支撑到我们到朔方郡的就行,然后再从朔方郡进行补充。”
“末将领命!”
张次公听到张远要带长矛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应,完全是因为长矛是步卒的武器。
一根长矛不管怎样都五六米,骑兵用长矛只有欧洲那些重骑兵才会出现。
秦矛足足有六米之长。
汉矛再短也短不过五米,而是矛的造价高,从秦之后大汉就很少生产矛了。
因为弓弩的射程比矛的攻击范围远多了,枪还有戟都要比矛轻而且好用,矛自然而然的就要淘汰了。
张远一下子要十五万根长矛,不说把长安的兵器库给掏空,估计也差不多了。
张远要这些长矛自然是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