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香港,晴。
上午10点,国际金融中心二期69楼,bn办公室中。
隋波和抵港的中芯董事会代表,王阳元院士、江上舟、张汝京三人,对坐饮茶。
和台积电的谈判,约定的时间是今天下午3点。
地点则是在文华酒店二楼的edinburgh会议室。
张忠谋这次来港,就下榻在文华酒店。
大家上午干脆先提前碰一碰,也商议一下下午谈判时的策略……
中芯的这三人,也都是久经风浪的老人了。
虽然此刻心中有事,表面依然很沉稳。
他们先是赞叹了一番,隋波近期在香江掀起的风云。
也对他涉足这么多的产业,有些惊讶。
互联网、芯片、操作系统、智能手机,这些好歹都算是信息产业链,也就罢了。
现在隋波又杀入家电零售、银行业……
还真是能折腾!
“隋总,感觉你现在的产业布局和生态体系理论……
倒是跟日韩的综合商社模式,有些类似啊?”
江上舟有点好奇的问。
要知道,
像他这样魔都长期负责经济领域的官员,以前都是曾深入研究过日韩经济崛起的。
而日韩的综合商社模式,在国内90年代中后期,就曾在国内各界引起过广泛的讨论。
综合商社的特征之一,
就是大型的财团中,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
主力银行、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企业。
其中,银行就是大型综合商社体系中,进行资金、资源调配的中枢和核心。
隋波之前的产业布局,本来只是集中在互联网领域。
但随着他进入芯片、手机制造、家电零售连锁……,现在更是入股银行。
倒真是有几分类似了。
隋波连忙笑着摆手:
“哪里啊……,您应该也听说了,入股渣打,我只是“恰逢其会”,无心插柳啊。
至于收购永乐……
也是为了和易趣的电商业务,建立协同效应,进行一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的创新尝试。
江主任,
我们星河集团是以科技创新、技术驱动为核心,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新型科技企业。
和日韩那种以贸易、能源、物产为核心的资源型垄断财团,可是完全不同的!”
开玩笑!
在国内,“个人”搞出一个“财阀”来,这不是找削吗?
老江,你这老头说这话,不像好人呐……
看隋波这么敏感的反应,江老也不由笑了起来,点了点头。
闲聊了几句后,说起了正事。
隋波昨晚思考了很久,
基本上也确定了,这次谈判要采取的策略:
不卑不亢,以利诱之、以理辩之、以势胁之、以退为进!
其实,在人类社会中,
由于人们交际活动的发生,谈判几乎无所不在。
小到菜市场买菜,大到国际之间的外交,
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双方的分歧,达到各取所需的平衡。
谈判,是为了追求更多利益的一种手段……
总有一方或者成功,或者失败。
所以,从社会科学的角度,
谈判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大学问。
在全球的顶尖商学院中,基本上都会设有专门的谈判课程。
很多人觉得,谈判就是人性的较量,
所以,在谈判过程中,
理性、力量、主动和双赢原则,在大多数时候都不管用。
反而是诸如情绪敏感度、人际关系、清晰的目标、步步为营、审时度势的策略,可能更有效。
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很多关于“谈判技巧”、“谈判策略”之类的书籍。
隋波以前也觉得,谈判的技巧和策略很管用。
但是这几年,
随着他的身份和视野的不断提升,
他对谈判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
像一些基础性的谈判技巧策略,当然应该遵循。
比如:目标至上、重视对手、进行情感投资、摸清对方的谈判策略和底线、找出双方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转化为机会等。
但隋波开始发现,
在真正的一些重要谈判中,其实另外一些东西更重要!
比如,很多人常说,谈判中追求“双赢”。
但其实比“双赢”更重要的,是实现己方的目标!
比如,谈判更重要的是“以我为主”。
有时候,在谈判的一开始,就表明态度、立场和决心。
反而会促使对方审慎思考,重新设定谈判的期望值……
又比如,
比摸清楚对方的需求和策略更重要的……
是深入了解这个人!
他的成长环境、价值观、文化、信仰、爱好……
这些才是构成对手做任何决策和反应的最原始因素。
此外,隋波还逐渐意识到,
谈判的核心,是要把“零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
很多时候,谈判双方无法在某些细节上达成一致,是因为纠缠于彼此的利益之争。
这个时候,
如果能把大家谈判的视角和利益空间,上升到产业发展和世界竞争格局的高度……
反而会在谈判的核心内容中,产生额外的增量,形成开放性的全新思维模式。
“竞争”和“合作”并不矛盾,
只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而已!
………………
当然,隋波虽然已经形成了整体的策略,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那就是,他对张忠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并不了解。
知己不知彼,这可是临战大忌!
虽然在前世时,
因为中兴和华为被制裁事件,芯片产业一时间火爆,为大众所关注。
隋波也因此,看过很多有关张忠谋的文章。
也算是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比如他1931年生于宁波,父亲是宁波财政局长。
37年从宁波搬到广州,又因广州被日军飞机轰炸,逃亡香港。
没几年香港沦陷,42年张忠谋一家人突破日军重重封锁,经洛阳、长安,历经艰险,饱含恐惧,一路“闯关车”,来到陪都重庆,张也入读重庆南开中学。
45年抗战胜利后,张忠谋一家搬回上海,过了两年“歌舞升平”的日子。
淮海战役开始后,张家又仓皇离开上海,逃到香港。
他那句高中毕业后高呼的“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在后来的很多文章中被反复提及。
似乎那些文章的作者,都在刻意强调,他心中依然深藏有爱国之心……
但真是这样吗?
也是那一年,张忠谋出国留学,去了美国……
之后,张忠谋就开启了“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