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数量,不看质量,晋国很多家族都能拉出三个“师”的兵力。
只不过,没人会干出这种事情。
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五个普通人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一名“徒”,并且会随着普通人的数量越多,对阵“徒”更加难打。
战斗力不行,人数却多,其实是一种在后勤上极大的负担。
简单的说就是,数十万农民军败给一两万正军队,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只因为战争真不是单纯比拼人数的多寡,最高层次是国力上的硬抗,接下来是对战两军的军械装备,再来就是训练程度和战时士气。
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因素非常多,博弈中出现任何失误都可能致使惨败。
不过,别看有那么多经典的战例。
那些战例在无数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经典,其实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物以稀为贵!
正是因为太少、极少,才会是经典。
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国力最强、军械装备更优、训练度与士气更高的一方获得最终胜利。
所以,从来都不见一个硬实力不行的国家,能依靠名将效应去获得一场本来不可能得到的最终胜利。
吕武从“阴”地、“吕”地能拉出两个“师”又一个“旅”。
他现在已经正式获得“霍”地。
这个“霍”地的农耕状况不怎么样,却是盛产战士。
老吕家早早就在渗透“霍”地。
现在下达征召令更是名正言顺!
向“霍”地发出封主令(领主令),集结起一个“师”会有点困难,再拉出两三个“旅”则绝对没问题。
以晋国贵族的严谨和死板,吕武拉出来的军队,其中“阴”地和“吕”地的“徒”不会超过六千,余下都是“羡”,肯定是不合格的。
不过,事急从权嘛!
吕武已经打算下血本,士兵的素质不够,就拿装备来凑。
拉出来的军队,超过六成的士兵身穿铁甲和手持铁质兵器,谁还能苛责个什么?
“主,如此一来,封邑多处建设需停,北疆与西北疆亦无边军。”葛存能理解自家主人为什么要表现,只是一些话还是该说。
老吕家逮住机会就开荒,已经成为一种家族惯例了。
三四年前,吕武没有经过上报,获得“吕”地之后就开始追亡逐北,向北边的狄人地盘攻占了近两百里,后来又进军了西北疆攻占白翟地盘近百里。
那是建立在赤狄、大戎和白翟被打怕的前提下,并没有费多大的劲,获得的土地。
老吕家只是派出一个“旅”,不断地剿杀回迁的那些部落,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
过程中,老吕家不断获得人口以及牧畜资源,很是壮大了一番。
葛存很清楚自家跟赤狄、大戎和白翟的矛盾已经形成,甚至可以说非常尖锐,有点怕北疆和西北疆空虚的时候,猛然间被他们来那么一下。
吕武说道:“征骑奴,组骑兵,巡防两地。”
葛存迟疑了一下下,说道:“如此可行?”
那些骑奴都不是晋国人,就是征战北疆和西北疆时,俘获的赤狄、大戎和白翟。
吕武十分自信地说:“可为人,岂愿为兽?”
有机会当个晋国人,那些胡人还愿意当野兽吗?
葛存有些痛心疾首,又不敢多说些什么。
现在这么个年头,晋国人的身份多高贵啊!
尤其是对非诸夏族裔来说,他们获得了晋国人的身份,不亚于是由野兽向人进行转变,有点从地狱爬上天堂的意思。
葛存是鲁国人嘛。
他还是很看重诸夏族裔身份的,认为赤狄、白翟和大戎有机会成为晋国人,哪怕是晋国的奴隶,压根就是祖上烧高香了。
当然,胡人现在可玩不出烧“香”这么高级的行为,烧马粪还差不多。
甚至可以说,诸夏这边也只有少数人能玩一整套流程。
而“香”其实就是烧香蒿,并不是后世的朝天一柱。
吕武当然不可能组建全由归化人组成的军队。
这种行为不少人干过,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反噬。
他相信胡人非常愿意成为一名晋人,该防却还是要防着的。
三名晋人配七个胡人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比例。
军官更是要由晋人来当。
甚至可以说,吕武不会培养这一代的归化人成为军官,下一代都还要择优再择优。
现在各家都很忙。
他们忙着派人回去封地,召集自己的封臣和武士。
吕武给了集合地点,就在“随”地边上的“甲氏”。
这个“甲氏”的归属有点复杂。
赵氏没有覆灭之前,大概十分之二属于赵氏。
剩下的则是狄人和部分贵族占据,其中绝大部分地区是狄人的栖息地。
也就是说,压根不是全部归于晋国所有。
另外,“随”地再往北边的地方,也就是“涂水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