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简单,赶紧拾起,和八卦道袍一并收入挎包,这才急匆匆寻找出口而去。
出来后的玄阳子,彻底的脱离茅山宗,成了一个游方道人,浪迹天涯,驱邪除魍,再后来捡了一个快饿死的孤儿当徒弟,也就是王初一的师父。
这玄阳子也是,失了茅山宗的传承,想给徒弟起个道号也没了章法,看孩子瘦的跟竹竿似得,直接起个道号青竹子。再后来,他一边教导徒弟,一边自行研究得来的那卷玉简,寒来暑往,整整二十余年,却连头绪都没有。
玄阳子仙去后,临终把玉简、道袍、铁棍都给了青竹子,接过衣钵的青竹子也做了游方道人,漂泊四方。
当时正值清末民初,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百姓饥不果腹。王初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过年的被家人扔到县城门口的。他家里人多半想着县里哪户人家把孩子捡去养了兴许有条活路,不然只有饿死的份儿。
可那个年头,大家都穷,来来往往无数人走过,却始终没有人把他抱走,可怜这孩子冻得浑身发紫眼见就快没气儿了。
青竹子路过,怎见得这般惨像,赶紧解开衣服把孩子抱在怀里,也是王初一命大,喂了几天米汤,居然就长的虎头虎脑逗人可爱。青竹子在他的襁褓上看到用针线绣着一个“王”字,想来这孩子的本家姓王,随了他师父玄阳子的性格,起名也是马马虎虎,干脆就给孩子叫“王初一”。当然,道号也就马马虎虎了,师门留下玉简、道袍、铁棍三件宝物,王初一十二岁正式拜师时青竹子给他赐道号三宝道人。
乱世当中,军阀割据,一个道士还带个孩子,生活别提有多艰难。所以在引王初一入道,确定师徒关系后,两人名为师徒,情如父子。为躲避乱世,师徒二人在现今的东昌市麒麟山落脚,在当时,那里简直可以用荒无人烟来形容,离着最近的小镇都有几十里的山路。他们搭起两间茅草屋,开出一二十亩荒地,种菜种粮,再从山里抓些野鸡野兔圈起来家养,渐渐的,不但自给自足,粮食还能有些富余。
那些年,是王初一感觉最温暖的几年,军阀的混战没有波及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每日除了练功就是和师父料理田地,要不就是进山打猎。得了大点儿的动物解决不完,便用一部分做成肉干挂起来,一部分则拿到附近村子里换些米面和日用品。
当时,师徒二人最大的娱乐项目,一个是下象棋,两人水平差不多,往往一盘棋杀得难分难解,一下就是大半天。
另一个就是一起埋头研究玉简,青竹子跟他师父玄阳子想的不一样,认为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看看能不能合着师徒二人的智慧将其琢磨透彻。王初一没那个性子,劝他师父,要不别研究了,万一花一辈子时间翻译出来,里面就是个狗屁倒灶的爱情故事,那不白瞎了么。
提起这些王初一就郁闷,当年师祖在深渊之下得了三件宝物,玉简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铁棒除了坚硬一点没其它功效,唯独那件道袍耐看些,不过深山里就他师徒俩,穿给谁看?
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很久,华夏大地满目疮痍,迎来了最惨烈的时代,青竹子自此失踪,王初一便再也没见过师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