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都还是由华侨募捐而来。
如《胡汉民自传》记载,胡汉民当时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在安徽前线告急的时候,无粮无饷,恳求南京临时**拨军饷。当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大笔一挥,在批示单子写着拨款二十万银元救急。但是,胡汉民拿着批示的单子到财政部要钱的时候,才发现国库只有十枚银元了。
军队方面,当时南方各个省份起义的军队都是装备落后,没有统一管属,战斗力都低于北洋军。南京临时政府无论在军事、财政、行政等各方面,都管不了各个省份。各省的新军都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团结和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外国势力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随时找借口对局势加以干涉。
都知道这打仗首先打得是钱粮,没有钱这仗还怎么打?别说军费,这新政府的人员总得开薪酬,养家户口吧?就这些钱也没来处呀?仗是打不下去了。
列强一片谴责声,说新政府是破坏合谈的罪魁祸首。答应人家袁世凯当大总统,自己先把位置占上,又主动挑起战端。
人家袁世凯是叫得很响,但没先动手,你南方这边可是打的第一枪。
而更大的压力,是来自内部。仗打不下去了,主战派不出声了,轮到主和派发声了。武昌首义掀起的这场革命,一个重要力量是来自立宪派。
张謇代表的立宪派,他们本就寄希望于袁世凯,也是在南京政。府中和谈的主要支持者。他们代表的是士绅和实业者,最怕的就是动乱和战争。
谈得好好的,需要统一行动,推举出个大元帅不行吗?非得鼓捣出个大总统,惹事了吧?
想打仗,以为自己胳膊粗力气大,有本事打呀,打不动了吧?
他们的矛头所指,很明显是主战的中山先生。
民主革命的元老章太炎先生站出来说话了:就是选总统,论功劳应当是黄兴,论才能应当是宋教仁,论德应该是汪精卫。言外之意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你中山先生。
有的人说得更难听,不是筹款吗?筹到的款呢?自己留起来了?带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用你带吗?没有你参加,没有你带回来的革命精神,武昌起义不是也成功了?两手空空急匆匆的回来,是为抢这个大总统位置吧?我们流血牺牲是为你当这个大总统吗?
就连中山先生的信徒和学生汪精卫也出来说话了,话说的很婉转,但同样不好听。大概意思是革命者应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不能为那个人,那一家人,这么多人来革命吧?先生不会是想成为独夫民贼而遗臭万年吧?大家能把你推上这个大总统的位置,也能把你推下来。
这是南方**这边。
袁世凯那边日子也不好过,他很快发现自己战线拉得很长,机动部队只有十万多人,士气也不高。没事谁愿意打仗,为一个没落的王朝打仗。南方都苦于应对,后院却又起火,辽南的民军士气正旺。
打起来,同样也是没有钱。另一方面,人家也一直说,大总统的位置给他留着,有必要为清王朝而战吗?通过各个方面、各个渠道的摸底,都说南方政府和中山先生是说得真话。
这时候,立宪派也来做袁世凯工作了,给袁世凯交了实底,只要他能使清廷退位,这大总统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开什么国民会议呀!真要是会议决定了君主立宪,南方也是不会接受的,共和是不可阻挡的。
再说了,君主立宪有你什么好,最多当个皇帝手下的内阁总理。一个没见识的女人,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有什么理由当牌位供着。
养虎为患,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一定能容得你吗?不知道伴君如伴虎吗?
现在,南方的情况也很复杂,夜长梦多,谁知道拖时间长了会出什么差头?抓紧时间把清廷赶下台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