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为刘公。
同日武昌新军驻扎在南湖的炮队,由于士兵与长官因个人矛盾打架,几个士兵把长官狠狠打了一顿。这件事情惊动了湖北总督瑞澄及统军的张彪,他们肯定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决定加强对新军的管理。炮队事件后,瑞澄和张彪下令收缴新军部队的子弹,同时增强市面军警力量,盘查甚严。为加强对部队的有效控制,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八月十五节日不放假。
为了应对这一意外情况,加之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如约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把起义时间推迟到十月十六日。
十月九日中午,孙武等人在指挥部里紧张地配制炸药。此时革命党重要成员刘仲文的弟弟刘同也来了到这里,他点起一根烟,兴致勃勃地在一边看热闹。
据说他实际上是炸药的出资人,所以谁也不好意思提醒他:为了安全,不要吸烟。
烟瘾过完,刘同看看周围,找不到烟灰缸,只有旁边一个脏兮兮的盆子像是装垃圾的。扔烟头的水平还真高,还在冒烟的烟头精准无比地丢了进去。
轰地一声炸药爆炸,火焰窜起的烟雾升腾,盆里装的正是准备一周之后用的炸药。离得近的孙武当场被炸得面目全非,赶紧将其送往医院。肇事者刘同反倒是安然无恙。
此时大火已经一发不可收拾,滚滚浓烟四起,左邻右舍大呼救火。其他人准备把起义的文件和人员花名册等带走,可是这些都锁在柜子里,没人知道钥匙在哪。
还没来得及想出办法,俄国巡捕已经到场,控制住所有人之后仔细搜查。不仅发现了危险的炸药,用大斧劈开柜子还找到了起义名单、旗帜、通告、弹药、印信。很快,这些东西包括刘同在内的六人,全被俄方移交给了清政府湖北当局。
刘同很快就统统全招了。
湖北布政司陈树屏建议销毁名册以安众心;督府师爷张梅生强烈反对,主张正好按名册抓人。
如果湖广总督瑞澂听从了布政司陈树屏地建议,或许,武昌的起义就很难发生了。
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特别睿智的君王,他在查抄一朝中大贪时,得到了一个木箱。从被查贪官处得知,箱里装的是朝中文武大臣和各级官员给他送礼的帐单。
只要把箱子打开,就知道有谁对这位大贪行贿了。
对于这位曾经权倾朝野,贪得无厌、雁过拔毛的贪婪之人,几乎没有人没给他送过礼。
按律行贿与受贿同罪,文武大臣和各级官员人心惶惶,如坐针毡。
但这个君王没有把木箱打开,而是当众把木箱烧掉,人心一下子安定了。
政司陈树屏应该是知道这个故事,他提出地建议,也应该是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督府师爷张梅生可不是这么想的,好容易得到乱党的名册,正可以把这些人一网打尽,怎么能毁掉呢?
湖广总督瑞澂偏偏听从了他的这位师爷张梅生的,立即下令关闭四城,按名单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眼看事已败露,总指挥蒋翊武决定于当晚十二时立即发动起义,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他派遣邓玉麟去南湖炮队传达命令:炮一响,大家就行动!
因为全城戒备森严,邓玉麟紧赶慢赶,十二点过后才回到炮队。炮兵兄弟们早已全部关灯睡觉,约定的时间已过,炮手又都已睡下,邓玉麟正不知怎么办,军警已闯入文学社总部,开始抓人。
蒋翊武侥幸逃脱,而被捕的起义骨干彭楚藩、刘复基和杨宏胜,第二天清早人头就挂到了武昌城的门楼上。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彭楚藩、刘复基和杨宏胜,鼎鼎大名的武昌首义三烈士、这三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彭楚藩原名家栋,字青云,湖北鄂城人。一九零六年入湖北新军。后考入宪兵学校,毕业后在宪兵营任班长,先后加入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文学社等,是起义总指挥部的军事筹备员。
刘复基字尧澄,湖南常德人,二十一岁时加入黄兴创立的华兴会,在流亡期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先后在长沙、上海武汉从事革命活动。
入湖北新军后,加入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被称为“小诸葛”。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委任他为起义总指挥部的常驻军事筹备员。
杨宏胜字益三,湖北鄂城人,在湖北新军当兵期间,加入文学社。根据起义总指挥部的决定,退伍离营,在中和门正街开一小杂货店作掩护,传递情报、联络同志。筹备起义时为交通员,负责起义时的弹药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