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漫步重生之路 > 第163章 买车

第163章 买车

装满了乘客,很拥挤,有个形象比喻叫“挤香油”,时髦的说法是“报团取暖”,现代一不小心就是耍流氓。

    张子健开始考虑买车了,到开发区没有公共汽车,出租车数量也很少,有的司机不愿意到开发区,很是不方便。

    前世他没有买车,主要是养不起油太贵了,为省钱尽量做地铁和公交车。

    有人计算过如果买一辆中档二十万左右的私家轿车,不算初始买车的资金,只算每一年的费用包括养路费、各种保险税金和每个月油钱就需要两万多元,平均到每一天需要七八十元钱,即使每天打出租车也花不了这些钱。

    私家轿车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车人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也是身份的象征。

    所以很多中国人买私家车,需求中占第一位的是显富攀比装13,然后才是方便实用,有钱的人买好车,钱少的人买便宜车,没有钱的人用十一路环保车。

    张子健今生决定买车图个方便。

    回想起国内当年的汽车历史,实际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

    一九八五年三月国内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轿车工业开端—申城大众正式成立。

    一九八七年八月明确在中国建设三个大型轿车基地的决策,将轿车工业定点为申城、一汽、二汽三家。

    九十年代是中国人汽车消费的第一个高潮,捷达、桑塔纳和富康共同交出了第一份能看得过去的销售数据。

    私家车开始进入了人们视野,当时人均工资收入每月一百多元,而销量最大和最成功的桑塔纳当时的价格是十几万元,相当于二十多年后的上千万。

    如果九十年代开着辆桑塔纳出去,把妹效果可能比现在开着保时捷还要好,那时候很多大明星还买不起夏利。

    当年的进口车关税高达百分之一百多,现在中国最出名的富二代王思聪他爹王健林,九十年代却拥有一台奔驰s600,要知道那时候京城一套四合院也就一百万,现在的价格早已破亿了。

    从二零零二年开始,中国车市才进入家用轿车井喷年代,虽然中间有反复,但是年均超过10%的增长已经习以为常。

    当年油价也很低,只有一块五,现在已经是七块多了,道路也是越来越拥挤,有了反对开车的乐活族,有了醉心于改装的发烧友,但是实际上城市里的人越来越离不开汽车,越来越害怕警察,可以说汽车市场在中国已经成功。

    张子健既然决定买车了,适用性是第一考虑因素,价格也不能太张扬,经过仔细考虑他感觉到在俄国万里征途上所开的丰田巡洋舰还可以,车辆可以在市区和野外行驶,车内空间够大,驾驶性能不错,综合起来就是他了。

    九十年代私家轿车数量非常少,绝大多数人没有钱,买不起汽车,城市里最普遍的出行还是自行车或者公交车。

    当年冰城汽车销售网点也很少,只有寥寥数家。

    后来风行的汽车4s店是在一九九八年以后才逐步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舶来品,由于与各个汽车厂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销关系,具有购物环境优美、品牌意识强和售后的维修保养等服务优势,被国内的诸多厂家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