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158章 推动时代的人

第1158章 推动时代的人

 晋王发明的电报并非无线电,属于最早起的单线式,需要透过使用架在陆地上的电线进行通讯,而且传送距离有限,更不能越过海洋。

    一踏入九五飞龙殿,朱慈烺甚至怀疑走错地方了,此殿原为宫中放置佛龛、收藏经文的地方,皇太后、老太妃及后宫信佛的嫔妃,一般都来这烧香拜佛。

    后来太上皇和皇太后迁到玄武湖上居住,为方便烧香拜佛,佛堂转移至岛上宫殿,九五飞龙殿也就闲置了下来,朱慈烺将其赐给晋王搞实验室。

    这一看,此殿哪里还有半分佛堂的庄重,简直就是个与时代不符的试验场所,里面摆放着各种工具、钟表、机械轮盘、化学器皿、硝石、枪械等等,应有尽有。

    根据介绍,昨夜朱和墘试验电报的地点是从九五飞龙殿到皇子居住的东五所,电线沿着西五所外的宫墙,是一条垂直的路径,距离大概三百米。

    实验很简单,几次下来都成功接受到了电信号,只是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传不了长篇大论,必须精简字数。

    而且,由于不熟练,朱和墘发一次十个字的电报,搞了将近一刻钟,还有电码设置和翻译,更是麻烦耗时。

    这些都是小问题,战争期间,那些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

    晋王朱和墘能一下子能想到参照《天武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几千个常用汉字编成了一部汉字电码本,可以说是天才了。

    不过,朱慈烺作为过来人,知道电码仍需要完善,日后用在军事上,还需要使用密码。

    他虽然对电报一知半解,但一些历史事件他还是记忆深刻的。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方面以电报截听了李鸿章回传给北京的电报,得知了清廷赔款求和的情资。

    “好小子,干的不错!”

    朱慈烺再度重重拍了下晋王的肩膀,露出了老父亲的笑容。

    此时朱皇帝满心自豪,仿佛是自己发明了这个伟大的创造!

    事实证明,他以诸皇子兴趣为主的皇室教育模式,是成功的!

    老二汉王朱和墿尚武,喜欢打仗了,朱慈烺将其外放征伐中亚了。

    老三齐王朱和岱尚文,喜欢修书和收藏,朱慈烺让他满世界的搜集经史子集,命其着手成立一个包罗万象、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老四晋王朱和墘崇尚科学,年纪轻轻的就跟电干上了,搞出了电报这种先进的玩意。

    老五秦王朱和坤,和他二哥一样尚武,于军中历练,还没什么成就。

    老六西王和老七东王是混血儿,常年缺乏父爱,教育上稍显落后,兴趣驳杂,不过二人也很努力的追赶父兄,没有想过一辈子当咸鱼。

    诸皇子,都是从小因兴趣而激发了学习动力。

    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时,那是非常可怕的。

    天武三十年五月,朱慈烺谕令礼部成立大明电报总局,并在各省各大城市设置电报局,各衙门逐渐改用电报收发发文。

    同时,朝廷批准民间使用官办电报,只要到官办电报局付款,便能拍发电报到远方的另一个城市,收费按距离及电报字数计算。

    当另一端的电报局收到电报以后,会有专人把印好的电报派送到目的地。

    当然,朝廷衙门拥有着电报专线,与民用分开。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三年内,汉地诸省各城完成电报网的铺设,五年内,漠北、西域、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完成大中城市的铺设。

    陆地电报线铺设很简单,难的是海底电缆,将台湾、东瀛、南洋等海外之地与本土大陆连接起来。

    为了保证效益,朱慈烺特旨允许民间商办电报局,官督商办,招股集资。

    有利益,商人们才有动力,别说是到台湾和日本的海底电缆,说不定他们能横跨南海,甚至搞一条横跨太平洋的越洋电缆,连接远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