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里,宋言全身心扑在印刷术上,净根和尚则跟着周清清到处跑案子,顾问之名名副其实。
按宋言的观察,自家师兄一开始或许是为了讨好周清清而去,但是几个案子跟下来之后,颇有些乐在其中的意思,已经大半是冲着案子去了。
难道说,这还是个被出家耽误了的名侦探?净·福尔摩根?
净根还邀请过几次宋言,但宋言对于普通案子并没有多大兴趣,基本上都是“婉拒”——类似“不去,滚”这样的。
毕竟他现在鬼怪见识过了,100级易筋经带来的“大佛”状态,也已经亲自验证过效果,宋言决定接下来一段时间保持低调。
而净根和尚也不在意,他们师兄弟两人的关系很好,在这种小事上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谁也不会多客套。
况且净根其实也不是真想着找宋言帮忙干活,更像是发现了新奇事物,跑来找好友分享一下。
另一方面,燕儿在那天昏迷之后,当天下午就醒了过来,接着又跟没事人似的继续干活,还是一如既往的任劳任怨。
如果不是宋言亲自检查过,差点要以为她是装的昏迷。
不过既然查不出什么端倪,宋言也不再去欺负燕儿,省得她整天一副受气包的模样。
只是燕儿的学习能力确实相当惊人,只是几天时间下来,她不但能很好完成宋言的吩咐,还能自主处理宋家递上来的请款条子,剔除掉一些摆明了骗经费的要求。
现在的燕儿俨然已经是个高级助理,如果不是时间比较紧张,宋言甚至想教她几门武学试试。
印刷术的研究进度稳步提升,宋言很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先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艺流程,再由工匠直接进行学习和使用,比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探索要省力许多。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燕儿成了宋言最好的实验工具人,由她负责实操各个工种,宋言再根据实际表现来改进工艺。
毕竟等印刷厂开办之后,不可能找来一堆武修以内力操作,顶多由宋言产出书板,其他工序都是由普通工人来完成。
不过工艺标准的制定虽然很顺利,但之前方兴书院出现过的问题,再度出现在了宋言这里——成本过高。
哪怕是现在宋言亲手制作模具,再由燕儿压制成品,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一份经文的平均造价还是偏高。
盖因以大周如今的生产力,铜板炼制和纸张制作技术都谈不上成熟,这两样原材料的成本降不下去,印刷术自然就难以普及。
宋言大概计算了一下,假设一块铜板能够印刷五百次,那么综合材料成本、人工、损耗等因素,一份易筋经的造价,大约在三两银子左右。
甚至大规模刊印的话,由于铜材储量有限,后续不得不使用石板,造价可能还要更高。
这几天宋言光是做实验,就已经造进去上千两银子,真要拿宋家的钱大规模刊印,怕是一两个月就能把宋家拖垮。
“这个时代印书还真不是一般人家玩得起的……果然还是得想办法卖书敛财。”宋言不由摇头。
要是销售的话,换做其他武学也差不多的成本价,那么再考虑运输、营销、仓储等支出,一本书籍得卖四两、五两银子才能有的赚,也难怪方兴书院做不下去。
这年头的一名普通上京居民,月收入大约在二十到三十贯钱,扣除日常的用度,一个月大约能有一半左右的自由支配收入。
不能说完全买不起书,但如果只是些闲暇读物,销量自然高不上去,武学心法还差不多。
“果然印刷成本比手抄还要高,可惜手抄效率太低,而且容易出错,否则还不如招人抄书算了。”
他在北地的弘文书院里就尝试招人手抄,虽说要求每人每天上交十份易筋经,但实际上里面小半都是水货,提供不了多少经验。
都是些山野村夫,本来就大字不识几个,抄错几个字再正常不过了,哪怕换做上京,其实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只是错漏率的高低而已。
他的易筋经到100级之后,每升一级需要十万经验,如果是普通级的易筋经提供100点经验,那就是一千份才能升一级……
手抄不知道要等多久,而印刷的话,成本价就要三千两银子,把整个宋家的流动资金搭进去,也就勉强够他升个十几级而已。
按照宋言的猜测,易筋经下一次迎来质变,恐怕至少要150级,甚至可能是200级。
而宋家是以商业起家,论实力或许在上京不算什么,论有钱已经属于中上游了,可想而知宋言对于资金的需求。
“归根结底还是……没钱啊!”
……
就在宋言苦思冥想赚钱大计的时候,时间转眼间就来到十二月的初一,这一天也是宋母的忌辰。
在宋家不计花费的投入下,一间小祠堂已经在宋言的小院中盖起,里面供奉的唯有宋母单独一个灵位。
于是这一天,以往从未来到小院的宋家众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