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石只够一人的口粮;五十石能刚好养活三口之家;一百石能养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五、六口;而五、六口之家二百石就比较宽裕了。
官府按月发放年薪,各地官府所发的不同,视库存物定。有的发钱币、有的发粮食、有的发布帛币。财收有余时,官府年底常多发一个月的薪。
户籍文书内容分为乡和里两类,城内及周边为里,偏远村落为乡。每户记录的内容有:乡或里名、户主名、年龄、人口数、男女数、服兵役、服力役、疾病、免服役、宅、田亩、田租、牛、訾(zi)、算等。户籍文书每年八月复查更新一次。
訾算乃按“訾”和“算”记级,做为税、赋、役的参考。十级及以上为富户,这类户是出吏的重点。小吏虽然有薪,但只够自已湖口,而家里少了一个壮劳力,故出吏之户要有一定的财富才能在减少一个壮劳力后仍能维持一户的生计。
韩遂连续数日坐在户曹府里,翻阅文书,听取接口各县的书佐汇报,与户曹史郭旻商议户曹公务。
金城原有汉民从十年前近一万九千人减少到当前约一万四千人。其中,整个金城郡的散农户人口从十年前近一千人减少到只有约八百人,大都在山间拥有一些田产。
而金城十九家望族从外地引入的汉移民已高达三万八千九百人。其中韩家近一万七千九百人;麴家五千多人;边家四千多人;樊家、赵家、成家、成公家、田家、阳家、蒋家、阎家各一千多人;郭家、江家、池家、马家、淳于家、窦家、毛家、张家各五百人。
目前,麴家汉民九千六百人,原有良田六万亩,新地新增二十万亩;边家汉民六千四百人,原有良田四万亩,新地新增十三万五千亩;樊家、赵家、成家、成公家、田家、阳家、蒋家、阎家各有汉民一千六百人,原有良田一万亩,新地新增四万亩;郭家、江家、池家、马家、淳于家、窦家、毛家、张家各有汉民八百人,原有良田五千亩,新地新增二万亩。
但是,十九家都把新增汉移民的户籍都挂在新地了。这个新地是当年段颎将军从当煎羌和勒姐羌手中夺来的土地,在临羌县西南,不属于金城十县的任何一县,勉强算是临羌县,可是距离临羌很远。朝廷一直未在此地设县。
各家虽报户籍到郡里,但移民都想把户籍落在郡府允吾,原居地乡里乡亲的来走访也好有面子,于是各家总官都不认可落户临羌县,和官府争执不下,一直未实际落户,只落临时户口。
朝廷几年前征调还是按在籍户口,近年来,征调额年年加码,按户数摊派已很困难,后来朝廷干脆直接下达征调总额任务给各州,各州在按原有比例摊派到各郡,由各郡自行解决。
太守殷华为征调之事弄得十分憔悴,说服不了这些望族来摊派所有新增的份额,每年各家只接受略微的增长,官府和望族之间形成僵局。虽然金城尚未出现骚乱,但谁知哪天会出事,憋久了,要不就不出事,一出事就是出大事。
韩遂虽然知道殷华让已出任户曹掾的原由,但直到今日才知细节。
从目前看除韩家外,其它十八家的汉移民达一万七千六百人,经两次大疫后,各家人口仍比十几年前增加约一倍。韩遂懂得,只有韩家带头选一县落户和接受摊派的征调,其它十八家才会跟随。而且各家只能接受每年无休止的增加摊派,太守才能交差。估计整个凉州各郡都好不到那去。
之前,韩理主持韩家日常事务,和其它十八家的总管一齐抗争,虽然摊派年年增加,但额度尚能接受,韩理通过提高价差等弥补了增加的摊派。如果韩家把新增的一万七千九百人计入摊派,那可是远超之前的一千七百人韩家老班底的摊派额。
户曹史郭旻估算,当前在籍的一万四千人,去年凉州官府下达给金城的征调摊派折成钱为九千五百万钱,其中散农户分摊五百万钱,十九家望族分摊九千万钱。
九千五百万钱基本上是按大疫前金城总人口一万九千人摊派的,人均五千钱。前年是八千五百五十万钱。按一万九千人,每年人均增加五百钱。
征调摊派归类于算赋和户赋,而田租、刍稿税、徭役三类还要另外征收。徭役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以上还只是针对汉民的征调,对羌胡部落的征调更是困难。户曹史郭旻答应韩遂先接手汉民的户籍和征调,过些日子再讨论羌胡部落的户籍和征调。韩遂初步领略到摊派征调的难处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