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地牧民都不大相信。
毕竟对蒙古人来说,在如何养牲口上面。
他们才是专业的,他们才不是那么相信汉人的技术。这些牲口更是他们的命脉,根本,故而,他们宁肯顶着端木瑞,也要再看看。
端木瑞也由他们。
于是乎一群位高权重的人,围在马圈边,看着一匹单纯隔离出来的马,将青贮料吃过之后,再哪里悠哉悠哉的反刍。
“行了。”一个老者越看越惊喜,说道:“没有问题。”
“扑通”一声,不知道那一个蒙古人先跪在地面之上,向南边磕头,说道:“大皇帝万岁。”
一时间无数蒙古人都向北京的方向磕头,说什么的都有的,显示着有些语无伦次。
让端木瑞,方瑾也不得不跪下行礼。
等他们激情消退之后,端木瑞才下令将各处青贮窖打开,开始喂牲口,不过,其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青贮料并不够。
虽然端木瑞储备下来不少青贮窖,但是用牧场将这些青贮窖给装满,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到不能说蒙古牧民偷懒了。
但是他们对这事情毕竟不是太相信的。这股将信将疑的情绪,影响了储备工作。
还有,一些青贮窖也出了问题。
青贮窖虽然就是地面上挖一个土坑,再将湿润的草料埋进去,并埋上密封。最重要的是隔绝空气。
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做,端木瑞虽然从京城带来了不少技术员,但是比起北京的饲养战马的规模,大宁这里的规模大太多了。
技术员也不够用。
于是出现相当一批青贮窖直接从青贮料变成了肥料。扒开都什么都变成了农家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即便如此,这些青贮料也足够相当大一批牲口活下去了,纵然有人死,但是已经让牧民过了一个最好过的年关。
不过,单单是青贮料,还不能解决牧民的所有问题。
牲口的保暖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蒙古游牧部落,他们没有固定的圈舍,即便有,也是非常简陋,仅仅限制住牲口乱跑,也不具备保暖功能。
一般来说,这些牲口都会仅仅的靠拢在一起,挤在一起保暖。
但是还是有外围的牲口被冻死。
端木瑞此刻也领悟了皇帝为什么看重青贮法了。
之前牧民之所以不想办法建立好的保暖的牲口窖,那是因为连冬季的草料都不能保证,冬季牲口必然饿死,掉膘。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部落南下都在秋季,因为用整个春夏来养膘。
而青贮料的存在打破了这一点。
在草料问题解决之后,牧民才有精力寻求下一步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弄一个保暖的牲口圈。
与青贮料做配套。
而一个保暖的牲口圈修建好之后,那就是定居的开始。
大明边境以北一部分地方,是宜耕宜牧的。
虽然粮食收成并不好,但是只要能种出来一点,就能弥补牧民在食物上的缺口。
再加端木瑞也知道,少府规划从宣府到大宁,从大同到开平,从偏头关沿着黄河到东胜卫。
这三条驰道。
未来的漠南草原,很可能就是定居点在驰道两侧修建,小块的耕地在定居点附近,远离定居点的地方,就是大片大片分割好的草场。
几个大城市,更多是起到贸易的作用。
如此一来,漠北是什么样子,还不明白,但是漠南蒙古就能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甚至能如内地行郡县制了。
端木瑞或许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结构。但是他清楚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更感受到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漠南郡县,谁比他适合当地方官啊?
一时间他心中满怀激情的投入的青贮推广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