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被绑在刑柱上已是皮开肉绽,不用想也知道是受了不少苦。
沈兵带来了一壶酒,一进来就给荆轲倒上了一杯递到他嘴边。
荆轲也是好酒之人,一闻酒味当即咬着杯沿然后便一饮而尽。
沈兵心下有些不忍,说道:
“使节见谅。”
“我不为你松绑并非担心你害我性命,而是担心你自尽。”
“到时我可担当不起!”
这时荆轲才认出了沈兵,立时便瞪大了眼激动的说道:
“是你?你总算来了!”
沈兵不等荆轲开口就说道:
“其实你我都知道,使节不可能招供。”
“所以使节又何必多问?”
荆轲哑口无言。
这也是聪明人之间无话可说的原因。
杨端和还抱着希望让沈兵来交谈一番就能让荆轲招了,但沈兵却知道这不可能。
所以,沈兵为何又要解荆轲心中之惑?
沈兵说:
“我想使节也该明白。”
“其实招与不招,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荆轲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还是不甘心的瞪着沈兵,问:
“我只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图中藏着短刃?”
“莫要欺我,你在进门之前便知内情!”
沈兵知道荆轲说的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种感觉,虽然没有证据但却能感觉到。
比如沈兵的目光第一时间就锁定包袱。
又比如沈兵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包袱和地图,目标明确到令人发指。
荆轲是说什么也不相信沈兵是猜出来的。
沈兵当然不会告诉他真相。
就算告诉荆轲真相只怕他也不会信:
我是未来人,听过你的故事,所以早就知道你把短刃藏在图里了。
这么一说不被荆轲当作疯子就是被认为是胡扯骗他。
所以沈兵不答反问:
“这很重要吗?”
“难不成,使节直到现在还是执迷不悟以为你的选择是对的?”
荆轲只是“哼”了一声没回答。
他当然不回答。
因为一回答就相当于招供了。
不过沈兵可没有骗供的意思,他不以为意接着说道:
“我想,那太子丹必是告诉你,若杀了秦王便能使燕国幸免于难百姓免遭荼炭吧?”
“事实果真如此么?”
“使节可曾想过,若你成功害了秦王,燕国将面临什么?”
被沈兵这么一说,荆轲眼里就露出些震惊,他之前的确没考虑过这些。
沈兵继续说道:
“六国合纵?”
“当年庄襄王驾薨秦国可曾乱过?六国可曾因此打败秦国过?”
“如今六国已去其二。”
“且楚国在南燕国在北,中间隔着只思自保的魏齐,又如何能合纵攻秦?”
沈兵说的是事实。
虽然秦军身处三郡的确危险,四国如果同心协力也有希望打败秦国。毕竟还有一个综合实力十分强悍的楚国在那。
问题就在于四国未必能齐心抗秦。
其它的不说,当年燕国自己还乘赵之危数次兴兵攻赵呢,此时又如何能号令四国组织起合纵?
如果是楚国干了这事然后站出来组织还差不多。
燕国……还是算了吧,没人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