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邪道 > 第279章 司马懿出场,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279章 司马懿出场,治大国如烹小鲜

 具体来说,以正治国,就是要有一套保障国家机器自发运转的良性规则,而且这一规则能够一以贯之,不因人而废,因事而止。

    一旦做到了政令畅通,国家这一组织系统就会健康运作,自动调节,而不需要管理者过多地干预。

    从春秋道如今,各路诸侯为求自保纷纷变法图强,但真正变革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法在推行过程中遭到了太多人事和权术的羁绊,以至于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韩昭侯时期,申不害曾在韩国主政。

    他打破血缘宗亲的束缚,重用贤才,锐意改革,把弱小的韩国带进了“当今强国”的行列。

    但是,申不害有个哥哥,想借助兄弟的关系在韩国谋个一官半职。

    于是,申不害便向韩昭侯求情。

    可,韩昭侯却拒绝了申不害的请求,说了一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本来就是你主张的。

    而现在,你又来为自己的哥哥跑关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可见,当国家的变革政策和自身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倡导变革的人自己尚不能坚持原则,新法推行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变革成功者,唯有商君在大秦推行的新法。(知道是商鞅,所以不要纠结称呼。)

    商君的新法,虽然目前褒贬不一,但却是“正”的。

    其中,有功则赏,有过则罚,都按照法律的规定透明地执行,绝不玩弄权术、暗箱操作。

    最为重要的是,赏与罚,都能及时兑现,决不失信于民。

    据草民所知,商君刚开始变法的时候,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他怕百姓难以相信,就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如果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百姓们感到此事蹊跷,没人动手去搬。

    商君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

    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

    商君立即命人赏赐给他五十金。

    这时,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最后得到了民众的信任。

    治国以正,赏罚有信,是大秦在硝烟四起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商君虽用法苛刻,但身处乱世,诈力横行,仍然能做到不失信于民。

    就凭这一点,足以治四海,平天下。

    因此,大秦的律法是大秦强盛的根本。”

    司马懿将第一个观点抛出。

    “先生继续”

    嬴政双眼放光,显然听到了关键之处,不想司马懿就此停止,这时他心中的疑虑已经消失了大半。

    “呵呵!”

    司马懿微微一笑,略微思索一下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第二要义是选贤与能。

    这是一种看似平常,实则却高超的领导才能。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角色作用,而不是对具体的事务进行干预。

    法家有位大成者曾在老子思想的影响下,曾提出过“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观点。

    (这是韩非子提出的观点,在这里被司马懿借鉴了一下,希望各位看客不要纠结。)

    在他看来,君主作为最高管理者,不必事事亲为,而是要学会将主动权交给手下的大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在草民看来,君王的责任归结起来就是在于大的方略制定以及用人这块。

    君王只要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王国的根本。

    春秋时期,魏文侯曾与儒生田子方在一起赏乐饮酒。

    魏文侯对田子方说:“我感觉编钟的乐声不是很协调,左边有些高。”

    田子方听完后笑了。

    魏文侯问:“你笑什么?”

    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魏文侯有所开悟。

    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要把国家治理好,只需要把好的乐官选拔出来就可以了,而不是去时刻关心“钟声不比”这样的琐事。

    对琐事关心得太多,对大事势必糊涂。

    因此,田子方批评他“审于音而盲于官”。

    ”

    说到这里,司马懿便停止了第二个观点,他知道嬴政明白其中的含义。

    其实司马懿心里有句话没说,那就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最后将自己累死。

    “嗯!”

    嬴政听到这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这口才真是没谁了!”

    莫离感叹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第三要义是无为而为。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观点。

    这一思想多被很多君王或者能人视为消极,而实际上,老子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倡导一种“无为而为”的辩证法,即在顺乎事物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

    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他看来,大道运行,自有其章法和规律,一旦人为干预,强制作为,就会陷入异化而不可自拔。

    具体到治国理政方面,就是要把主动权交给人民,多体察民心民意,而不是拍脑袋决策,凭感觉折腾,以致政令频出,朝令夕改。

    君王不应有自己的私心和偏见,而应该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

    毕竟,得民心者的天下。”

    司马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不过,他目前说的都是大方向,并没有言语怎么处理吕不韦的事情。

    他说这些的目的便是让嬴政明白,霸道并不能让秦国一直强大,需要王霸结合才行。

    毕竟,在历史上,嬴政虽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后来的他却不懂得与民休息,总是通过各种政策干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动不动就抓壮丁去修坟墓、挖运河、垒长城、征北方、打南蛮……结果却适得其反。

    后来的刘邦和他的功臣们都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所以很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借鉴“无为而为”的思想在汉朝也得以发扬光大。

    汉高祖及他的继任者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鼓励农耕,提倡节俭,减轻刑罚,使汉朝的生产与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提高。

    到了汉武帝时期,当匈奴屡次侵犯北方边境时,大汉王朝凭借其多年养精蓄锐后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彻底打败了凶蛮强悍的匈奴骑兵,甚至把匈奴赶到了今天的欧洲。

    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时,静若处子,有为时,动若脱兔。

    这正是“无为而为”这一辩证法的奥妙之处。

    也是司马懿要表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