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和封常青都是大唐名将,号称帝国双壁。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将无兵,什么名将也没用。
大唐盛世已久,内地多年不见刀兵,原本的府兵制都几乎取消了。很早就开始任用外族将领和士卒去外边打天下,唐人坐享其成。
安禄山是这样起来的,高仙芝这个高句丽人也是。
也因为多年的稳定,大唐真正的精锐都在遥远的边关,一时半会根本调不回来。封常青到了洛阳,好不容易才从市井中招募了六万青壮,却都是些从未训练过的普通人罢了。高仙芝在长安,东拼西凑,守卫皇帝的禁军倒是精锐,可是不能动。只能从其他的杂军中凑出了五万人,支援洛阳。
勉强凑齐了这十万多人,可惜在虎牢关,一战就泄了底。
一帮没有训练的青壮,连装备都凑不齐,就被赶上了城墙。史书记载:士卒乘城者,闻鼓角声,自坠如雨。
原本的雄关虎牢关,却在这帮人手里没撑几天就死伤过半,不得不退守洛阳城。
要说这个决定本身问题也不大。
洛阳是大城,当年王世充据此称帝,把洛阳修缮的极为完善。后来武周一朝,又定都洛阳,距今没多久,也又加固过。所以相比年久失修,近乎被弃的武牢关,退守洛阳城倒也明智。
但是明知武牢关年久失修,不堪重任,为何又要死守?平白浪费了本就不足的人力。
这是因为,这只守军的元帅是荣王李宛,但实际的号令人则是监军边令城。这是一位高力士手下的宦官,直接代表了李隆基的旨意。
遥控施令,李隆基为了大唐的威严,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强令大军寸土必争,坚守抵抗。高仙芝无奈之下,只能在武牢关死守。直到伤亡过半,大势已去,才不得不退守洛阳城。
但黄烁更好奇的是,虽然洛阳城内没什么精锐,但是天策大营这边可是有数千精锐。虽然数千人面对四十万大军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但是以此精锐为核心,加上那十万乌合之众,守城应该问题不大才是。
但天策竟然一动未动。
对这个问题曹雪阳双目欲裂,却又无可奈何。分说之下,黄烁才知道是受了他的连累。
高力士和杨国忠率神策军追他无果,就发动朝中党羽,纷纷上奏追究天策府的责任,为他两人开脱。
为此,大统领李承恩和军师朱剑秋被传唤进京问责,副统领秦颐岩奉旨率领一支天策精锐前去捉拿逆贼林三,戴罪立功。
偌大的天策府只剩下镇守的曹雪阳和不便行动的杨宁了。
现在安禄山反了,按理说该给薛直等人平反,解除李承恩等人的罪责了。但是皇帝的面子比天大,黄烁玩的太大了,凌烟阁内薛直和申屠笑的机关甲人可还站着呢。这件事就被皇帝和朝堂有意识的忽略了。
影响传到监军边令城这边,作为高力士的手下,他又怎么会没有私心。怎么可能给天策府立功露脸的机会,硬是压着高仙芝,不让他动用天策府的精兵。直到如今洛阳城危机,都死活不动天策府。
如此疯狂而又无耻,听的黄烁目瞪口呆。他实在无法理解这种官场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