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来看书吧
“回相公的话。”另一名男子闻言答道:“平日里徒步即能越过这条溪流,可今日这么大的水。。。无舟却是千难万难。”
这一行数人就是李三坚、李刚、许彪、姚舆等人。
李三坚等人在大雨暂歇后,就离开了仙霞关,没几日就进入了泉州境内。
可没曾想,李三坚等人进入泉州之后又是天降暴雨,并且一连下了三天,使得李三坚等人的行程是愈发的艰难。
大雨下个不停,李三坚又急于赶到泉州,因此李三坚就暂时将符二娘、蔡绒雪等家眷留在了一处庵刹之中,并使三魁等人保护,待雨停再行赶到泉州。
李三坚安排妥当之后,就带着李纲、许彪及章阚差来的向导,冒着大雨翻过了笔架山,却被发了大水的这条溪流拦住了去路。
“舟?”李三坚苦闷的看了看四周后问道:“难道平日里此处就无摆渡之人吗?”
“这条小河名为金鞭溪。”章阚差来的向导答道:“平日里溪水较浅,徒步即可越过,因而并无摆渡之人。”
“砍些木头,捆成木筏即可越过金鞭溪。”李纲将双手探入溪水之中后说道。
“不妥!”李三坚闻言瞪了李纲一眼后说道。
目前李三坚等人且不说根本找不到捆木筏的绳索,就连砍伐木材也是千难万难。砍伐木材非锋利、沉重的刀斧不可,仅凭手中护身的刀剑是无法砍伐木材的。
就算李三坚等人拼命砍些木材,然后再寻找绳索制成木筏,但这么一折腾,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此真还不如等到雨歇水退,再赶往泉州。
“清明时节百花香,望见茶山绿茫茫;妹妹上山摘茶叶,哥哥田间去插秧。”
“哥在田中手插秧,时刻抬头望山岗;哥心有意望我妹,我妹无心望哥郎。”
“。。。。。。。。”
正当李三坚等人彷徨无计之时,忽然从水面之上一阵歌声,歌声委婉转动听,且显得异常甜腻、缠绵,似乎是一男一女在唱着情歌。
同时情歌并不是汉语,而是一种李三坚等人听不懂的语言。
“这是。。。?”李三坚虽祖籍为福建路邵武人氏,可他从前何时来过福建路?又怎能听懂当地的“土话”?
不过李三坚虽听不懂歌词,但也是感觉有些面红耳赤的,于是转头看着李纲问道。
“这。。。”李纲侧目又听了片刻后说道:“这似乎是畲语?”
“畲语?何谓畲语?”李三坚闻言纳闷的问道。
“畲语当然就是畲人之语啊。”李纲答道。
废话,李三坚闻言瞪了李纲一眼,畲语当然是畲人之语,李三坚其实想问的是何为畲人或畲族?
“畲人源于汉晋之时的‘五溪蛮’,与瑶人同源。”李纲见李三坚一连疑惑不解的模样,于是解释道:“畲人自唐永泰年间迁居福建路、广南路、两浙路等地,其大部居于福建路,畲人无自己的文字,而用我汉家的文字,不过畲人也有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山歌就是用畲语唱的,只不过。。。只不过。。。这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武陵蛮就是武陵蛮,有伤风化也!”
“什么有伤风化?”李三坚拍了一记李纲后说道:“情歌而已,谈何有伤风化?歌声自水面而来,他们定有舟船,快过去问问可否搭载我等越过此河。”
与瑶人同源,李纲如此说,李三坚也就大概明白了。
泉州当然与京城开封府不一样,泉州是个多民族聚集之地,对此李三坚早已知晓。
而此时的李三坚身为泉州一州之长,当然就更应了解这些方面的事情。
不过此时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赶到泉州赴任,因而李三坚催促李纲等人道。
于是李纲、许彪、姚舆等人在李三坚的催促之下,顾不得欣赏令人面红耳赤的情歌,慌忙顺着河岸向前寻去。
众人翻过一个丘陵,果然在一处河岸发现一只简陋的竹筏,竹筏是用十数根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长约两长,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
简陋的竹筏稳稳的漂浮在水面之上,竹筏之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男的约二十岁上下,女子约十五六岁,身上穿着是畲族服饰。正拿着长长的撑杆,一边撑着竹筏,一边唱着令人面红耳赤的情歌。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三坚见状心中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