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所有可用的东西也早就被董卓的人马都掏干净了。
既然如此,那唯一能让大军维持下去的方法,那就是从后方运输大量的粮草,而在古代运输粮草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对古代军队运粮之难的阐释。
卷十一中记载道: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
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
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的话,一次可以维持十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个人每天要吃六升。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
以后的十八天,二人第天吃四升米。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米。
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斗,前六天半有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减去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以后的十七天三个人,每天吃六升。再减去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个人吃,每天四升。
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可以前进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天吃八升,蹭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
可以说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了。而如果要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那么辎重就要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
而且遣送运粮民夫返回要派士兵护送,因为运输途中还会有死亡及患病的,而且要利用这些减员的粮食供应护送士兵。
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推算出来的,因为其中的队长自己不能背,负责打水、砍柴的人只能背一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另外还会有死亡和患病的人,他们所背的也要由众人分担,实际上每人背的还不止六斗。所以军队不容许有吃闲饭的,一个吃闲饭的人二三个人供应他还不够。
如果用牲畜运,骆驼可以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与人工相比,虽然能驮得多,花费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时放牧或喂食,牲口就会瘦弱而死。
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它驮的粮食也一同抛弃。所以与人工相比,各有得失。
事实上沈括的设计是以周密的安排、合理的调度而且不发生意外为条件的,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这样高的水平,这只是最好的理论计算。
为了此次的大战,陈重和曹操为了支持前线的三十万大军,总共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抽调了大概六十万的民夫,可见要维持这样一场战争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