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确保你有书读,能毕业。几年后,说得好听点是澳洲名校毕业。还是正儿八经学明白了,考出来的。”
季元现没注意“几十万”这仨字眼。小少爷从出生就没操心过钱,心里未有概念。他只是纠结怎样才能让母亲放弃这荒诞的念头,于是,小司令抬头问:“这话您跟奶昔商量过了?”
“小惜很支持,”季夫人给结果,“他说大不了毕业跟你走,以他的成绩压根不愁。”
“哦,”季元现冷脸,“他不需要砸钱,多好啊。”
季夫人未察觉他情绪有变,或许察觉到,但仍要下达指令:“钱不是问题,现在是打算把你送出去。我昨晚和你爸商量,他赞成,总比你如今在学校鬼混好。打架上网、放纵任性,以前都没管你。是我们父母的错——”
季夫人一顿,忽然有些感慨:“今早我还翻了翻日历,元现,年底你就该十七了。”
这是一个莫名有仪式感的年龄,在青春与成人间界限模糊。代表着肆意挥霍,也代表着逐步走进担当。
季元现瓮声瓮气道:“还早着呢,还有一年。”
“而且我也咨询了很多与你有相似经历的孩子,只要钱够数,三本大专的底子,至少给你申到澳洲八大校。”
季夫人说得很直白,也挺隐晦。但季元现明白,换做今天是任何人坐在这儿,都能明白。
那是一种在教育资源上占据高地的压迫感、优越感。
现实很简单,近年愈来愈多的潜规则浮出水面。人们不说破,可心里门儿清。至少对于大多数来讲——高考是穷人玩的,有钱人自带加持。他们倾心另一种玩法,更高级更直接。
成绩优异的有钱人,如虎添翼。成绩糟糕的有钱人,炫耀的从不是学历。他们可以不聪明,但他们命好,家庭殷实。照样能出国镀金,好好读书。
有时真的不怕不努力,怕那些有钱又努力的人。他们一骑绝尘,好似从来不在一个世界里。
季元现憋屈,他当然知道身边很多朋友已走上教育的捷径。前段时间和顾惜提及的林三少,人家专攻马术。比他们大两届的王家儿子,高二没毕业申请澳洲rit。a-level考得一团糟,家里出钱造假会考成绩,如今在澳洲已呆半年。
那他们干嘛呢,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为人处世,习得社会经验,然后样样精通。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自己学历有多水,甚至讲出来令人发笑。
他们回国,是要继承家业的,可以游手好闲的。而这样的人,不止一两个,是一群。
整整可以用来称为“群体”的数量。
很明显,如今季夫人自动将季元现归到这个群体中。她或许不指望季元现学到什么名堂,但再也不能任由孩子如此放纵下去。
季元现生气顾惜的隐瞒,很明显季夫人早与他沟通过。他预感沟通失败,干脆装死玩命拒绝。
“妈,我不去。”
“您要让我高中毕业去留学,还不如现在辍学搬砖。”
季夫人见他冥顽不化,认真道:“我和小惜商量了,以后你们出国,家里边会一直支持。你俩能有照应,同时也能加深我们两家人的感情。以后互相扶持,你们的路总能好走一些。”
凭什么。
凭什么帮我决定未来。凭什么认定我要走的路。凭什么我就得跟随大流的脚步。凭什么一定要那本学历。
这他妈一切究竟是凭什么。
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