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队来到九眼桥的清兵,为首者不是别人,正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洪承畴。
其实,二人在韶关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罗洛浑的“绝笔”,随后不久,又收到了罗洛浑被俘、吴三桂全军被歼、吴三桂只身脱逃的消息。
二人被这接二连三的消息给震住了,在韶关呆了好几天没有决定下来是进还是退。
他们明白,罗洛浑、吴三桂大军被灭,再一次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明军已经非常强大了,强大到八万八旗兵竟然难以抵抗七天。
七天啊,就算杀八万头猪,明军也杀不完啊,这岂不是说,八旗兵连猪都不如了?
明军的日渐强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二人早就有数了,否则也不能做出千里驰进直掏朱由榔老窝的决定。
可是,现在怎么办呢?是继续按原定方略前进,还是趁李定国没有赶到新喻退回南直隶?
后者比较稳妥,而前者显然非常冒险,成功了,则将彻底改变清兵处处被动的局面;而败了,不但二十万主力将被围歼,个人的生死也是不容乐观的。更为可怖的是,只要败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清朝,就再也没有力量跟朱由榔抗衡了。
按照原定方略前进,本无不可,只要钱谦益里应外合,打下广州,活捉朱由榔当不成问题。
可是罗洛浑血淋淋的“绝笔”分明告诉济尔哈朗:钱谦益已经暴露了。
时至今日,济尔哈朗和洪承畴都明白,如果没有钱谦益作内应,凭他们五万兵马想到打下广州,无疑于痴人说梦。
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罗洛浑是如何作出钱谦益已经暴露的判断呢?钱谦益是否已经真的暴露了?
关于这个问题,济尔哈朗和洪承畴两人产生了分歧。
济尔哈朗认为,罗洛浑虽然语焉不详,但既然在被俘之前冒死将这个消息送出,肯定有他的道理,他不会无端送出这个消息的。
另外,济尔哈朗从罗洛浑这封血书里,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爱新觉罗家族成员那种家国利益至上的大无畏精神,他相信,罗洛浑写完这封血书以后,肯定是想以身殉国的,只不过事与愿违,没死成罢了。
而洪承畴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钱谦益不可能暴露,就算暴露了罗洛浑也不可能先于他知道。他之所以那样说,不过是官场上“逃脱罪责”的惯用伎俩罢了。
把战败的屎盆子一下子扣到钱谦益头上,连带着他这个主事之人也是一身骚——显然,洪承畴是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的。
对于是进还是退这样的大事,洪承畴不敢置喙,毕竟责任太大,他一个汉人的肩头太窄,担不起来。
但给济尔哈朗分析分析,把“细作事败”这个结论推翻,他还是能做到的。
“王爷,奴才以为,禧亲王认为‘细作事败’,依据大概是两条:一条是刘文秀、艾能奇突然袭占荆襄,断了他的后路;一条是李定国似乎并没有弹尽粮绝的迹向,虽然仍是按原定路线撤往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