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宋解放敲了敲门走了进来,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看看手表道:
“还有十分钟六点,今天算是过去了,我建议立刻开会,连夜做出部署。”
他是从外面回来的,一直带着几个干部在几条大街巡视。
秦昆仑在三水市工作超过十年,有经验,信心满满,道:
“用不着担心,派出所、联防队都已经行动起来,维持秩序不成问题。
只要不造成踩踏事故形成混乱,就没什么大不了。”
“我已经亲眼看过了,这完全归功于我们市每年都组织大型活动,派出所、联防队简直是如臂使指。”
“是啊!我们市应对大规模聚集的次数太多,同志们免疫了,忙而不乱。
堵不如疏,接下来要发动党员干部上街宣传,号召大家不要相信谣言,名烟名酒涨价那是因为这不是生活必需品。
火柴、食盐、肥皂、洗衣粉、酱油等等生活必需品不会涨价的。”
“不会涨价?你信吗?”
“不信也得信。”
“人民群众不可能有你这样的觉悟,他们不相信会加剧恐慌,更加会不理性购买。”
“没关系,我今天晚上开会时就下令,针对一部分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实行限购,凭票供应。”
“退回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改革失败了?”
“改革哪有一帆风顺?遭遇些许挫折在所难免。
实行限购凭户口本购买一部分商品仅仅是权宜之计,过段时间再看看,人民群众情绪稳定下来就可以取消。”
宋解放很严肃道:“我支持你的决定,愿意共同签署限购命令。”
“这不是上级的指示,是我自作主张,说不定要犯错误被问责呢!”
“我不怕,因为我认为此时不能犹豫,市场秩序被毁了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家庭真缺生活必需品,而且买不着。那时就不可收拾了。”
“我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因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所以才决定实行限购,确保人人不缺生活必需品。”
“哈哈……,我们出发点一致,目的是维护稳定,心中无愧,何惧问责?”
“爽利,没想到你这个大学生也跟我这个当兵的对脾气。”
“我家老爷子可是老革命,身上有三处枪伤,两处是三八大盖打的。”
“哈哈,虎父无犬子,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由于三水市领导班子高度一致,形成抢购潮的当天晚上召开紧急会议,当场下达了限购令,第二天一大早就严格执行。
这份限购令很宽松,基本上没有遭遇群众抵触。
因为这不是限制正常消费,而是限制非理性购物,严控囤积。
比如说一个户口一个月买两包洗衣粉、两块肥皂能够满足,想买一箱子,做不到。
一个家庭真按月买足了几大类生活必需品的限购数量,一个月时间肯定用不完。
粮油这两种主要商品不需要特意管控,原因是八八年粮票、油票没有取消,依旧是计划物资,必须凭借粮本购买。
其实粮油依旧采取配给制在这一次抢购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的观念,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其他东西紧缺都是能够克服的,家里没米下锅,没法克服。
纵观历史,只要不是粮价飞涨,老百姓没得吃,社会秩序基本上能够维持住。
三水市的货源备得足,再加上太多三水市老百姓的钱用在了买商品房上,或者借给家里的至亲买房子,因此闲钱少了几千万。
故而三水市的抢购潮并不可怕。
再加上抢购潮发生的第二天,三水市所有的干部都一大早开始上街宣传,宋解放和秦昆仑还在坝口广场当众回答群众的疑问。
秦昆仑、宋解放等等市领导当着成千上万的群众拍胸脯保证,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三水市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能够维持价格稳定。
指出之所以出台计划供应的规定,是因为一部分群众轻信谣言,准备一次性购买能够用十年都不止的生活必需品。
国家的商品供应是足够满足群众需要的,但是如果绝大多数群众都一次性买超过十年需要的数量,短期内肯定会扰乱市场秩序。
导致有的人家十几年用不着买肥皂、洗衣粉、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导致有的人家买不到这些商品直接影响生活。
市领导近距离接近群众,以对话的方式解答群众的困惑,效果杠杠的。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编了顺口溜、三句半,打快板号召群众莫要买一堆暂时用不着的东西。
黄道舟、张芳芬、钱国栋、袁大头、黄道武、王仲仁等等都分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召开职工大会号召职工莫要相信谣言,理性购物,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主流们的思想不动摇,任何风浪都掀不起来。
只要党员干部真正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人民群众就能安心。
三水市的动员力无与伦比,第二天,从居委会的居民小组、到各企业、各机关都在广泛宣传国家能够保障供给、维持物价稳定,劝大家莫要买任何暂时用不上的东西。
因此三水市群众的情绪在第二天下午就稳定了许多,购买商品时已经开始有序排队。
随即各国营商店、供销社开始补货,两个小时内空空如也的各国营商店、供销社的货架上又摆满了商品。
三水市群众只要拿上户口本,购买生活用品都能够得到满足。
渐渐地,原本暂时不需要买肥皂、火柴、盐、酱油的群众就不乐意花时间去排队了。
接下来几天排队购的物群众越来越少,市场秩序开始恢复。
三水市能够做得到从容应对,当然得益于有黄瀚这个先知提前指点,故而各单位的货物准备得充分。
如果群众看到国营商店货架上的正常商品少得可怜,或者干脆是空的,恐慌肯定止不住。
看到货架上依旧是琳琅满目,情绪截然不同。
但是有不少县市根本没有准备,被突发的抢购潮一下子买光了生活必需品。
近水楼台先得月,供销社、商业局的营业员、干部有职务便利,他们发现生活必需品即将告罄时纷纷走后门购买。